为保蓝天出重拳 哈市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已形成

01.12.2016  17:10

2016年,十三五开局第一年,注定是我市环保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改善,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向好,城乡一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已基本形成。

环境监测、在线监控、环境监察就像是三把金梭,用环保的高科技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把往年肆意横行的环境污染“一网打尽”,护住了蓝天、护住了碧水、护住了哈尔滨人民群众安宁甜蜜的生活。

精准监测,奠定环境监管基石

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环境空气实行新的质量标准,哈尔滨市12个自动监测子站积累了详实准确的水、大气、声、生态、土壤和污染源等监测数据,全面反映了我市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我市新建了辐射环境实验室,安装连续γ空气吸收剂量率自动站,监控我市辐射环境的安全状况。还正在投资建设1个大气超级站,新建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

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配备有4台应急监测车。2台大气应急监测车装配了多套相应现场检测仪器,2台水质应急监测车配备了多种检测仪器可以对水质和水污染物进行判断分析,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还可以分析测定铜、铅、锌、镉、铬等污染物。

全市环保部门配备有7台尾气遥感监测车,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对机动车的路面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显示在车载电子屏上,遥感检测车内装有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并录入了全市所有机动车信息。实时查询被监测的车辆有无违法行为。

在线监控,百余点位实录排放数据

我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始于2006年,目前监控有国控源41家单位,173个监控点;非国控源56家单位85个监控点。其中,废气自动监控170个点,监测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流速;废水自动监控 88点,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流量;监控城镇污水处理厂21个,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流量、总磷、总氮、悬浮物。

数据有效传输

目前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累计达到90%,超过国家考核75%以上的要求。污染源自动监测有效数据通过执行“日考月报制”,正在环境执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考核、脱硫脱硝电价电量核定、减排量核算发挥准确量化作用。

在自动监控管理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燃煤锅炉档案,运用燃煤锅炉专题GIS地图服务展示燃煤锅炉,对全市近2800台锅炉进行统计、分析、查询。并通过建立的遥感影像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监测管理业务数据库作为数据源进行信息展示和业务管理。

网格监察,促环保触角延伸到基层

网格全覆盖

我市环保部门依据管辖区域分布状况、不同行业企业分布特征、环境执法队伍与装备水平等因素进行网格划分,进一步整合环境执法力量,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管辖的区域划分为网格,实现环境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无缝对接、全面覆盖”,使网格内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监管。

一级网格

建设了二级网格环境监察制度,以行政区划及市属直管企业、行业类别等为依据,将全市划分为6个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单元网格(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延寿县;南岗区、双城区、巴彦县;香坊区、呼兰区、木兰县;平房区、阿城区、通河县;松北区、宾县、方正县;五常市、尚志市、依兰县),作为一级网格。

二级网格

县(市、区)级环保部门以辖区行政区划、行业类别、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等为划分依据,划分若干单元网格,作为二级网格。

全市通过实施“网格划分、分块管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执法模式和“明确重点、精抓细管、分类管理”的差别化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相应的监管内容、监管流程、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定人员、定区域、定任务、定权责”,达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的总体目标。

千里眼顺风耳”,实现集中指挥

建立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市环保部门还以“集中指挥、平战结合”为原则筹建了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通讯信息系统。立足无线对讲、车载监控、网络传输指挥系统,GIS数据等36个综合网络平台,实现了区、县(市)网络视频传输互联,实现了风险源动态综合监管、环境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事后评估一体化管理。

开发环境气象监测服务系统

为提高预测预警准确率,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联合开发了哈尔滨市环境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逐时预测,实现了环保和气象数据的共享,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建设两网一端

哈尔滨市环保部门建设有自己的两网一端,即电子政务网、政府行业门户网、自有移动客户端。

开发哈尔滨环保网

哈尔滨环保网作为一级政府网站,不仅实现有网上资讯网上办事等功能,还作为对社会公开的业务平台,承担监测信息发布、执法信息公开、在线监控信息传输、办公软件下载等各项任务。

开发环保政务通

环保政务通是哈尔滨市环保局开发的移动工作平台,工作人员一人一号,并容纳有市政府32个相关部门的环保督察专员等人员。实现了通知推送、信息交流,并接入其他环境执法移动平台及其他环保业务系统平台,实现手机互联网办公。

覆盖全市各环保基层单位的20多套视频会议指挥系统、1套动态化的三维推演系统、108台覆盖全市的无线对讲系统、50台可开到执法一线的车载定位系统和视频传输系统、68套可实现现场执法的移动终端执法系统、覆盖全市主城区的2套定点高空监控系统,无主机的云桌面微机工作系统,以及自主服务器的两网一端网络,构成了一张覆盖整个环保系统的巨网,以光和电的速度传递信息、作出决策、下达指令、汇报情况。

(来源: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