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难止烧,如何给秸秆找出路
仅靠严管重罚不行,还要堵疏结合,给秸秆找个出路。具体到每个地方,首先得有人去做这个事情;政府还要有相关配套规划;扶持资金也要真正用在刀刃上。
每年中秋国庆前后,都是北方集中焚烧玉米秸秆的季节,同时也是秸秆焚烧集中整治的时间。据报道,今年在河南等火点集中的地区,实行了“史上最严”的禁烧政策。在河南周口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下乡蹲点,县乡领导更是吃住在村里,严防死守;还有10多个县被约谈问责,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太康县更是被重罚2000万元,多名县乡干部被处分通报,甚至就地免职。
重罚之下,秸秆焚烧虽有缓解,但仍未完全止尊点。对此,一些基层干部也有怨言,认为自己没有执法权,只有“挨罚的权利”,对于个别不听禁令的农民,也感到办法有限。
秸秆焚烧年年整治,但年年还在烧,对此,人们普遍认为是宣传不到位,处罚不够严,所以要通过重罚和问责来让禁烧令“长牙齿”。但是,官员下乡蹲守,出现火点就地免职,已经算得上严厉,2000万元的罚款,也能让一个财政并不富裕的县“肉疼”了,为什么还无法禁绝秸秆焚烧?
我的老家,就在秸秆焚烧火点集中的周口市,刚从那里的农村回来,亲身体验到了秸秆焚烧时烟熏火燎、泪眼迷离的恶劣环境,也听到了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真实想法。要说执法力度,那是一年比一年大,一到防火季节,乡镇干部必须日夜蹲守,辛苦不说,吃住用车也花费不菲,仅这一项,一个乡镇没有十几万也下不来。但就这样,也无法保证没人烧秸秆。
对此,农民也有自己的难处。秋季农忙时间本来就紧,总共也不过十多天,错过了一场秋雨,就可能误了播种冬小麦;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很多都赶不回来,参加秋收的都是老幼妇女,也没有人力和办法处理秸秆,一烧了之最省事。虽然上面干部盯得紧,但总不能24小时看着吧?就是发现了,最多把火扑灭,又不能人都拘起来。对违规焚烧的处罚是挺重,但跟老百姓似乎关系不大。
不过,不少农民也表示,烧秸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现在农村家庭基本不烧火不养牛,玉米秸秆占地大,收集存放成本高,不烧怎么办?如果有人愿意收购,或者给找个地方安置,哪怕不要钱也不会再烧了。烧秸秆虽然省事,但污染了空气,自己也受害不是?
由此可见,对秸秆焚烧,仅靠严管重罚不行,还要堵疏结合,给秸秆找个出路。当然这种观点也不新鲜,关键是如何落实。比如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企业收购处理秸秆,把秸秆变成肥料、饲料或能源。但具体到每个地方,首先得有人去做这个事情;政府还要有相关配套规划,保证每个地区要有秸秆回收加工点;扶持资金也要真正用在刀刃上,不能变成少数人套取资金的幌子。
这些事情,都比问责罚款还要复杂得多,但必须要走这一步,才能真正给秸秆找到出路,从根子上解决焚烧难题。除了要有人干,有相关规划,还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但想想每年为禁烧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高达千万元的罚款,如果都用在疏导上,估计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