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走近铁力市法院法官张淑霞:风一样的女汉子
11月28日,铁力市法院郊区法庭副庭长张淑霞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与《法制日报》联合开设的“法治中国行 法官故事”专栏法治人物,《法制日报》第三版以《法官张淑霞 “风一样的女汉子”》为题,报道了张淑霞的事迹。
张淑霞曾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审判员、伊春市法院系统办案标兵、黑龙江省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下为《法制日报》的报道:
人物档案
张淑霞,汉族,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法院郊区法庭副庭长、审判管理办公室成员。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法干警、优秀审判员、伊春市法院系统办案标兵、黑龙江省法院办案标兵等荣誉称号,被荣记个人三等功。
“7年里经她手办理的300多件离婚案件没有一起不服上访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同事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走起路来像一阵风。”说这话的是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法院院长姜伟,姜伟口中的她叫张淑霞,是铁力法院郊区人民法庭副庭长。
张淑霞扎根最基层,每天面对的是林林总总的民事纠纷案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名案。对于张淑霞老黄牛一般的勤恳和奉献,身边人给出另一种评价视角:“她的发型十年如一日没换过,也从来没化过妆,可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啊……”说到女人二字时大家有些发不出音,因为眼圈都红了。
希望帮助更多人
《法制日报》记者初见张淑霞时,她正在郊区法庭调解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
“你为我们的案子调解这么多次没少费心,我俩都想和解了,就是具体价格上还要再商量一下,张法官你能不能给我个号,等我俩商量好了再给你打电话?”见原被告双方都有和解之意,张淑霞便说:“如果你们能够庭外和解最好,原告可以到我这儿申请撤诉,这样起诉费法院可以退回一半,降低你们的损失。”
听说记者要采访她,张淑霞显得十分难为情。“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比我做得好的太多了。”张淑霞一边小声嘀咕,一边从记者的正面往其他人身边挪了一小步。
然而,当采访话题转到案件或者工作上,张淑霞马上滔滔不绝地谈观点、说看法,变回那个其他人根本插不上嘴的张法官。
今年42岁的张淑霞出生于铁力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从黑龙江司法警官学校毕业后回到铁力市。从那个时候开始,大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当时铁力公安局不招收女学生,只有法院给两个女生名额。因为那年黑龙江发洪水试卷被水浸泡,公务员考试拖到1999年5月才开考。在家务农半年的张淑霞赶紧报了名,一周后公布成绩时她榜上有名,从此扎根到政法第一线。
从2004年开始,刚刚从大专升为本科的张淑霞除了每天担任书记员协助法官办理大量案件之外,开始每日夜读备战全国司法考试。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年轻同事也投入到司法考试的备战中。
考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直到2007年张淑霞才通过考试取得司法职称。张淑霞坦言,当初备考走了不少弯路,不知道买光盘,上学习班之类的窍门,就是大量看书。不过后来发现,这些弯路也不是白走的,大量司法书籍储备量对日常办案非常有益。
年轻法官接手一些相对复杂的案件后向张淑霞请教,她很快就能帮助缕清思路。用同事丁珊的话说,张淑霞是个热心肠,自己办理的案件量在郊区法庭最多,同事在办案过程中需要她帮忙的,她会马上放下自己的事先去帮同事。
张淑霞笑着对记者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家长大的孩子,如果不当法官我可能选择去当老师,能够帮助更多人,我就很满足了。”
从来不收任何礼
面对各类案件,无论标的额大小,张淑霞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事实不清的案件坚决不下判,存在矛盾隐患的案件尽量调解。
2014年,张淑霞处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王旭提供两张合计63850元的欠条,要求家境贫寒的被告王萍返还本息。张淑霞从这张有零有整的欠条中看出了蹊跷,觉得不是最原始的借款金额。经过走访了解,被告王萍说,欠条是几次换条后形成,但却没有证据。
一次,原告王旭到法院找张淑霞说明情况时扔下2000元就跑,张淑霞追出法院,王旭早就没了踪影。
这钱不能放在自己的手里,张淑霞只能把钱先交到法院纪检部门。她又担心纪检部门没收这笔钱,让本来经济情况不好的原告白白损失2000元钱。
张淑霞转念一想:“先弄清楚案子再说,当事人并不知道2000元钱已经上交纪检部门,以为我收了他的钱,就能跟我说些实话。”果然,王旭向她说出最初的借款仅有3万元的事实。
后经张淑霞多次在双方之间调解说和,最终的判决结果得到原被告认可。案结之后,张淑霞告诉王旭,给她的2000块钱她早就交到了纪检部门,让他到纪检部门把钱取回来。铁力法院纪检组征求张淑霞意见后,将2000元钱返还给王旭,减少了当事人损失。
没过多久,输了官司的王萍来到法院拦住步履匆匆的张淑霞说:“为了我们的案子你操了不少心,我每次到法院来都是赶上你午饭时间,你从不急躁,对我耐心讲解,大姐真的很感动。官司输了没关系,欠钱本就该还,天经地义,大姐就是心疼你,给你带了一篮子鸡蛋。”
张淑霞告诉记者,她了解到,家境本身就不富裕的王萍平日靠卖鸡蛋维持生计,但无论她如何推辞王萍坚决不肯拿走。见王萍身边还领着小孙子,大老远地从农村坐公交车来到法院,再把一篮子鸡蛋带回去确实不方便。张淑霞便掏出100元钱塞给王萍说:“我工作太忙,也没时间去市场买东西,这鸡蛋就算我买的吧。”王萍难为情地说:“这不成了我跑到法院来卖你鸡蛋了么。”
铁力市铁力镇司法所所长、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标兵曹殿良说:“要让我说出一个合格的法官、优秀的法官和有老百姓口碑的法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淑霞。”
只想把工作做好
兼任铁力镇法律服务所主任的曹殿良,经常为本镇居民提供一些诉讼代理服务,他与张淑霞相识10多年,只要是他代理、张淑霞担任审判长的案子,80%都能调解解决。
曹殿良说:“很多法官周末休息从不接电话,下班之后手机就关机,但张淑霞从来没有上下班之分,我周末给她打电话探讨案件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有时候时间太长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想挂电话,但张淑霞非要坚持把案件说透才算了。”
很多次晚上八九点钟,曹殿良接到张淑霞的电话,都是从铁力法院办公电话打来的。
郊区法庭庭长丁珊说,很少听说张淑霞因为加班和熬夜工作而发生家庭矛盾,因为她老公也是一个工作狂,两个人经常互相调侃“法院离了你就不转了、民政局离了你是不是也不开门了”。
张淑霞笑了笑说,每次回公公婆婆家吃饭也是要先干完手头的工作才能安心,老人经常打电话催,我和老公只能口中应付着“马上到,马上到”,其实老人们都知道,我们口中的“马上”至少得半个小时以上。
丁珊告诉记者,张淑霞在法院工作17年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走路总是一阵风,在法院里就没见她悠闲地走过。外出送达时,经常看见书记员小朱跟在她身后一路小跑。
别人眼里的付出、奉献和伟大,在张淑霞看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她说:“鹤岗法院的时代楷模孙波、上海法院的邹碧华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没有想过自己能否成为他们,只想把眼前的工作做好,让我经手案件的当事人都感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就是我的法治梦和中国梦。”
文章出处: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