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2元票” 监管是关键

01.08.2014  17:07

  据媒体报道,一网友7月26日在广州南至西安北的高铁上捡到一张“特权票”,票价仅2元,而自己的票价为813.5元。出票地广州南站回应称,这是内部职工因公出差签的“福利”票。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

  坊间盛传的“2元票”我们已不再陌生,甚至有网民将其误读为铁路职工坐车从来不花钱,早在2012年11月份就有网友晒出从西安到深圳的“2元”卧铺票,如今又出现了“2元”高铁票,“2元票”问题再掀波澜,我们该如何看待铁路员工所谓的内部票?这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是否合理还要看如何使用,如果是公器私用当然不合理,但如果真的是作为因公出差报销的凭证也未尝不可。铁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特殊的一面,因其工作覆盖的范围点多面广,注定了许多职工会面临异地通勤和长期出差的局面,如果比照其他行业进行报销,流程和工序必然繁冗,也给职工工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显然不现实。

  那么这“2元票”如何规范使用就成了关键。据知情人士称,“2元票”比照其他单位报销路费,区别在于报销程序简化了。最重要的是三证齐全,其中工作证之于铁路职工如户口本之于居民,差旅证要单位公章及处长级以上领导签字,签证有编号要录入铁路乘车证系统。更有从事铁路行业的网民称“关系再大也弄不了三证”。可想而知,所谓的“2元票”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审批才能通过。既然这是正规的工作手续而非“福利待遇”,公众是会理解的,但理解和支持并不代表容忍和纵容,既然是给那些因工需要的人,那么铁路部门就要有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及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避免出现损公肥私、借机揩油的问题。

  对于“2元票”,公众完全有知情权,铁路部门也应理直气壮的向社会发布相关细节和信息,既然是因公办理,更应该公开透明。正因为民众始终透过“毛玻璃”去解读铁路因公办理车票的政策,铁路的解释往往也是隔靴搔痒,结果导致事实的真相被不实言论反噬,铁路职工坐火车也成了“被免费”。

  虽然铁路部门对票面的管理都有着相应的制度和程序,但我们知道,再严格的制度如果缺少监管也是枉然。如何做好自查,如何借助舆论进行监督,才是公众正确认识“2元票”的关键所在。(凌玲)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