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情 “村官”缘——记肇州县肇州镇新城村科技副村长刘桂英

26.11.2014  18:55

  刘桂英,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广播电大学,现为肇州县肇州镇新城村大学生“村官”。回想自己的村官生活,她感慨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回首往事时,我能骄傲的说,在生命中那段最有激情的岁月里,我献给了我深爱的农村!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提起农村,刘桂英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朴实娃子,无论离家多远,她最魂牵梦绕的总是那片哺育过她的黑土地。
  初为村官时,村民都用疑惑的眼神看她。“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出去,又回农村来干啥?”面对质疑,刘桂英有着自己的思考。四年的村官生活,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刚刚走马上任,刘桂英就意识到,要赢得村民信任,就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走进村民的生活、走到村民的心里。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依托村级党员组长会议,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远程教学,以学致用聚集人气。空闲的时间,她就挨家挨户的去“认门”,从家长里短到村级发展、从邻里纠纷到干群关系、从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广泛接触老百姓,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她对新城村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和群众有了很好的沟通,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启动后,为了使群众知晓政策、了解政策,她每天走村串户,讲解政策,解答疑问,通过宣传和讲解农民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参保率达到85%以上,符合条件的六百多六十周岁以老人已享受待遇,成为全县、乡的新农保工作典型。刘桂英也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示范工作先进个人”。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没有时间和情感的积淀,是很难融进村民的圈子当中。但是刘桂英用一颗赤诚的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动了新城村的村民,成为真真正正的新城村人。
用真心换真情
  “水,我们要喝水,我们要生活”。前年,因为新城村的自来水管道老化,出了问题,村民持续三天没有水,大家怨声载道,情绪激动。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桂英坐不住了,她揣上干粮,一个人跑到县自来水公司协调,可是由于当时正处于业务办理的非常时期,人手不够,不管说了多少好话,都没有人理她。她不顾天气的寒冷,跟着维修工,维修工去哪儿她就跟到哪儿。那天,天真冷,冻得她不停地瑟瑟发抖,维修工被她感动了,下午就来到他们村。水来了,她却晕倒在地上。百姓看到这情景都感动了,无声送来了白糖、鸡蛋。
  村民李桂昌和王玉芬两位老人,膝下没有儿女,李大伯得上哮喘,每天都要吃药。对于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自从刘桂英任副村长后,他们的生活里又多了一个“女儿”,他们的衣食住是刘桂英最大的牵挂。去年春节前夕,刘桂英为他们买了各种年货鸡、肉、鱼等各种青菜和水果送到他们家中,他们两人被的一举一动感动得流下泪水。刘桂英说“大伯,没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春种期间,我帮助两位老人在田地里种地,差点没种完就没有种子了,于是刘桂英就独自一人去种子商店,精心为老人挑选种子,又返回到老人家的田地里,帮助两位老人把地种完。此后,两位老人一见到刘桂英,就亲切的叫她“老闺女”。
  把科学技术带到百姓身边
  新城村没有通网线,村民们会用电脑、懂网络的人不多,刘桂英便成了村里的联络员,谁家今年想种什么、选什么种子、怎样科学进行田间管理,只要有不懂的,就都来找刘桂英。刘桂英总是不厌其烦,利用自家的电脑一遍遍查资料,分析对比找思路,耐心的讲给农户,帮他们出主意想对策。
  盖秀芬家一直做葵花籽和杂粮收购生意,原来只是靠到农户收购的简单方式维持,生意做的不温不火,盖秀芬心中着急却无计可施。刘桂英得知后,通过亲戚朋友帮忙做宣传找销路,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一次上网,打开网页突然跳出的广告给了刘桂英灵感,她就试着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帮助盖秀芬家拓宽销售渠道,没想到的是,2012年盖秀芬家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加了12%。每当提起刘桂英,盖秀芬总是一脸的喜悦。“有了小刘帮我找销路,我家的收入又增加了”。农民杨万志家种大田,一年到头收成都是有数的。怎么向土地要效益?刘桂英思来想去,上网查资料,发现种晚茄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经济又实惠,而且又十分环保。于是,她帮助农民选好茄种子,每天去田间去检测,发现问题,她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到农业管理中心去咨询专家,科学栽种又增加一些科学化的田间管理,她的付出没有白费,今年,杨万志家的经济效益比去年增加10%。
建设美丽幸福小村庄
  “环境治理是你们村子最大的问题,这样的环境还有人愿意来投资吗?只发展经济不行。”这是县委书记王兴柱来到新城村时说的一段话,虽然当时他的音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却掷地有声地震憾了她和村领导的心。是啊,环境治理不好,村子得不到发展,如何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别的村能做到,我们也能。她坚定地告诉自己的内心。
  做为环境监督员的她,天蒙蒙亮大家还在休息的的时候,她拿着铲子走向村头。外面寒风刺骨,但是她仍旧摘下手套,一铲,二铲,三铲……她铲的不是小广告,而是她们村的好环境,村民好的生活。有时,手用力猛了,铲子划伤了她的手流了血,她只是擦一下,就继续干活,没有丝毫怨言。那年的冬天,她的手起了冻疮,肿得高高的,回家都不能做饭,但她毫无怨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感染下,村民们都主动加入到这项整治环境的活动中来,有的清扫街道,有的除去多年粪便,还有的和她一样,摘下手套,去铲那些“牛皮癣”。不到半年,经过大家的努力,她们村子美了,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后来,她又能自动出钱给村里买了六个垃圾桶。告诉大家不要随地扔垃圾。现在的村庄,少了垃圾,却多了几份干净,少了些小广告,却多了些主动清理的手。
  来到新城村的四年,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每天早晨天刚亮就起床,田间地头,农户家里,都有她的身影。时光可以见证,她对村子的忠诚,村民可以见证,她对百姓的热爱。她在新城村的发展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以实际行动演绎着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