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神秘"水泥柱"倒伏数十年 或为复员纪念塔(图)
被撬起来后,塔身上露出了十个字(小图为其中的三个)
连日来,镇江磨笄山上倒伏的一座纪念塔成为当地网友关注的焦点。8月底至9月初,网友“岁月留痕”连续发帖称,这座钢筋混凝土浇注的塔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抗战胜利纪念塔”,由于暴露在外的塔身没有文字,所以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塔,但倒地的那一面应该有字,希望相关部门把它翻转一下。
9月26日下午,急于知道结果的20名网友自带工具,在将塔身着地处撬开一定空间后,看到了一行篆体字“江苏省胜利复员纪念塔”。昨天,有关部门回应称,他们将在今天再赴现场查看,查明资料的同时保护好这一历史遗存。林清智 文/摄
山顶一座塔倒了几十年
“岁月留痕”叫马阿林,年过六旬,热衷保护古迹。马阿林常去磨笄山,对于山顶东北坡倒伏的这个水泥塔印象深刻。他特意量了尺寸:底部为长方形,长1.40米,宽0.7米,塔身呈锥形,高4米多。据当地多名老人讲,塔建于民国年间,和纪念抗战胜利有关,塔上有字。塔倒塌于文革期间,有字的一面被压在下面。
马阿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发帖呼吁为该塔查明“身世”,引发网友关注,相关部门也作了回复。
9月1日,文广新局回复称,已派员至现场查看,由于资料缺乏,也难以界定性质,建议向管理磨笄山的南山风景区反映。随后,镇江市园林局(注:镇江市南山管委会与镇江市园林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回应称,将到现场了解情况,再作安排;9月9日,镇江市园林局再度回应:“我们到现场看过,这是一块水泥浇筑的约四五十吨的物件,没有一定的大型机械很难把它翻过来,具体是什么?目前还不知道,抱歉!”
20名网友刨坑发现碑上有字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塔身下宽上窄,是八面体,朝下的一面有字,为篆体“江苏省胜利复员纪念塔”。字是9月26日马阿林等网友扒出来的。
9月初,马阿林就想给这个塔翻个身,找到答案,他在镇江文旅论坛上发帖,希望能够组织十几个网友帮忙。倡议得到了城市山林版版主“日出印象”的响应,他开始组织网友、借工具。
9月26日下午1点,20名网友来到磨笄山,他们用铲、千斤顶、铁镐等,在塔身两侧挖出小沟,又在一侧用树杆撬、用手推,在塔底放置千斤顶,将原先着地的一面朝上抬了约30厘米高,碑文先后暴露了出来。
管理部门曾调查但无所获
得知网友此举,镇江市园林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戴和生感到有些意外,他表示,给这个塔翻身确实比较困难。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张炳文则认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安全,稍显盲目,他今天就将上山查看。
“将近100吨的东西,万一滚下山不得了。”张炳文并不赞成此举。他昨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2007年到此就职,上山搞绿化时就看到了这个混凝土做的“柱子”,当时他还做了一番调查,但除了得知这个“柱子”已经倒在那有30年时间外,再无其他收获。
张炳文透露,当年他就曾尝试把“柱子”拉起来,看看上面有没有字,为此动用了滑轮、枕木和30多个人,但没有成功。近日,这个塔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后,再次引发他们的关注,但还是没查到任何资料。
文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评议
得知塔上写的是“江苏省胜利复员纪念塔”, 镇江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张小军有些意外,此前根据当地老人的说法,他曾以为碑上的字会有“抗战”。
那么“复员”包含着何种意思?有消息称,这是指抗战胜利后,江苏省会回迁到镇江。江苏省政府1929年从南京迁至镇江,镇江沦陷前夕,省政府从镇江撤出,抗战胜利后,江苏省政府开始还治省会镇江,于1945年12月1日前全部“复员”。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裴伟认为,“江苏省政府复员”和“江苏省复员”含义不一样,前者是指省政府迁回镇江并恢复建制、行使权力;后者则指省各机关、学校、社团、银行、事业单位等单位,陆续回到原地恢复运转。
不过,张小军指出,塔身的“复员”两字是不是指省会复员,还不能下定论,因为截至昨天都没查到关于这个纪念塔的资料。
虽然尚无权威资料可以证明这个塔的“身世”,但张小军认为,从方尖碑(碑顶尖、碑身方)的形状上,推断这是1945年到1949年间的历史遗存应该没问题,因为民国时期的很多纪念碑造型都是采用西方方尖碑的形式。他表示,今天他们也将派人到现场调查,并组织专家评议。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