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建议名单公示 清华北大并列第一
1月11日,教育部人事司公布了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名单。共418人入选,其中特聘教授154人、讲座教授52人、青年学者212人。
从最终各大高校入围的总人数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26人并列第一,武汉大学以16人位列第三,西安交通大学以15人位列第四。具体名单可见教育部相关网址(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8132/201601/t20160111_227571.html)。
20名上海学者入选特聘教授,占总数12.9%
此次长江学者建议入选名单中,有20名上海学者入围特聘教授建议人选,占总数的12.9%;31名上海学者入围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占14.6%。建议的特聘教授中有6名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名,华东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3名,同济大学2名,上海大学1名。
教育部表示,即日起至1月17日对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建议人选进行公示。建议人选名单根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经高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产生。若对人选有异议,可于1月17日前,以真实身份署名书面向教育部人事司反映。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聘教授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聘期为3年,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20万元;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3万元,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高校可对特聘教授实行年薪制,特聘教授奖金可作为年薪的一部分。特聘教授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度设立了青年学者,重点支持高校面向海内外培养引进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每年遴选200名左右,最终公布有212人入围。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80后占77.5%,首现2名90后女生
1月8日,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结束,565名青年学者从申报的2325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其中,浙大共34人入选,高居全国第一,北京大学30人位居第二,华中科技大学28人位列第三。此次,北京引进的青年人才最多,共109人,上海以95人紧随其后。565个席位中,从美国科研院校和机构回国的学者占了300多席位,其次是德国和英国。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年轻化趋势明显,首次出现了2名90后。此外,70后共125人,80后432人。80后依然是“青年千人计划”的主力军,占据了77.5%的比例。
入围的两位90后学者分别是1990年5月17日出生的刘明侦(女)以及1990年6月5日出生的杨树(女)。
2011年,刘明侦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12年,她在牛津大学光伏光电研发中心,以新型太阳能电池为研究核心,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13年9月,在《自然》(Nature)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当时年仅23岁,是完成此举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
而来自浙江大学的杨树于201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她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访问助理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转换系统中的GaN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她的研究成果已被工业界杂志广泛引用。
从2011年开始,“青年千人计划”每年引进400名左右海外优秀青年人才,至2015年共引进2000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海外人才须全职回国、来华工作,并主要在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含转制科研院所)工作。
中央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3年100万至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而目前各个高校基本都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优厚的引进待遇。甚至,近日东莞理工学院对于国家优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顶尖青年人才,开出了基础年薪50万,住房补贴100万,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00万元的超高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