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没有长沙国货陈列馆,就没有西安事变
1932年刚落成时的国货陈列馆。资料图片
飘扬的五星红旗,16根高耸的罗马柱,高大雄伟的欧式风格建筑……长沙人熟悉的中山路国货陈列馆(中山路百货大楼),83年前因为“抵制日货,振兴国货”而建。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近日,国货陈列馆又一段与抗战有关的故事首次披露。“如果没有国货陈列馆,也许就不会‘西安事变’。”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史专家陈先枢告诉长沙晚报记者。
62万银元建国货陈列馆
上世纪30年代初,日货排山倒海倾入中国内地,国民政府工商部命令各省设立国货陈列馆,以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湖南建设厅拨款62.64万银元,筹建湖南国货陈列馆,衡阳人刘廷芳接领了该任务。国货陈列馆于1931年开建,1932年10月1日落成,刘廷芳任馆长。全楼以钢筋水泥为全部骨干,主体为三层大楼,门廊并列16根圆形立柱,三楼顶部正中再增加四层,顶上立钢管旗杆构成尖塔形,气势雄伟。二、三楼陈列全国各大城市的名产国货和本省各地区特产;一楼辟为商场,招商出租,一律限售国货。
“去年重新与市民见面的国货陈列馆,恢复的就是83年前的原貌,卖的还是国货黄金珠宝。”友阿集团董事长胡子敬介绍,为了保护长沙现存最大的民国建筑,友阿集团投入8000万元让曾经辉煌的中山路百货大楼重新焕发生机。
刘廷芳与蒋介石因馆结缘
1932年10月30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湘视察,参观了刘廷芳主持的国货陈列馆。刘廷芳首先带蒋介石夫妇参观一楼的国货商场。在一块浏阳特产菊花石前,蒋介石仔细审看。接着,登楼参观国货陈列室,在陈列的农产、机械、艺术、手工、建筑原料、化学工业等类物品前仔细观看,由刘廷芳一一说明。蒋介石、宋美龄在湖南省国货陈列馆中参观,历时2小时之久。蒋介石盛赞湖南国货陈列馆“建筑伟大,布置精良,征集品众多”,称它“为全国首屈一指之国货陈列馆”。
蒋介石、宋美龄参观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时,因宋美龄听不懂长沙话,曾留学美国的刘廷芳用英语向宋美龄介绍。刘廷芳因此受到蒋介石的赏识,认为刘廷芳是湖南不可多得的人才。刘廷芳趁机向蒋介石建议实行矿业国有化,得到蒋的赞同和支持。不久,蒋介石即命刘廷芳为国防委员会锑业管理处长,掌管全国能源,开发锑、锡、钨矿。在刘的努力下,矿业生产获得较好成绩,抗日战争中,不但确保我国矿业能源基本无虞,且为国家赚取巨额外汇。
成功化解兵变危机
1936年,两广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动员十余万精兵、数十架飞机及其他重武器,准备以促蒋抗日为名假道湖南,进军武汉,成立临时政府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但要借道湖南,必须得到当时湖南省主席何键的首肯。何进退维谷之际,想到了刘廷芳。刘受命飞往南京报告局势,请求蒋介石设法遏止两广兵变的危机。蒋介石立即挥毫写了一封信,嘱咐刘廷芳马上送到汉口,面交武汉委员长行营秘书长杨永泰及高级顾问何成睿,并亲自吩咐派“美龄号”专机送刘廷芳到汉口。后来,当刘廷芳将信交给杨永泰又从武汉返回长沙时,发现两广军队已开始撤兵了。
“两广事变的解决是在1936年9、10月之间,如果两广事变没有和平解决,蒋介石是不可能在12月去西安的。”陈先枢认为,那么抗战历史也将改写。上世纪80年代,侨居美国近半个世纪的刘廷芳,觉得来日无多,深恐这一史实淹没于世,故将他为化解这场内战危机的经过写成文寄给他的老友王震将军。王将军收到刘的文章后,立即亲笔给刘回信,说:“廷芳老的爱国之心及对中国革命所做的有益的事,使我十分敬佩。我们能利用余年、余热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做点事情,甚为欣慰。”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