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院:探索开展首家床位制看守所检察工作

25.02.2015  13:25

日前,鸡西市看守所新所已投入使用。该所是该市首家床位制看守所,共有监室36间,每间面积约57平方米,内有15个独立床铺,床铺以木板铺设,下端用钢柱固定,床位下可存放物品。看守所实行床位制监管可以有效改善在押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羁押环境,但也给监管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和隐患。对此,鸡西市院监所处驻看守所检察室深刻认识床位制转换对监管模式和检察监督方式的影响,探索开展床位制看守所检察的新模式。

做好看守所搬迁过程中的检察工作。多次深入新所实地检察,制定详尽的搬迁检察工作预案。在移押过程中,围绕出所、押解、入所的重点环节,采取上下车两次核对人数、跟车随同等方式开展监督。在押人员入所后及时巡视重点监室,对重点人员开展谈话教育,了解在押人员对床位制的认识和感受。

及时建议排除安全隐患。新所投入使用初期,干警针对检察中发现的床铺下端的钢结构易引发严重伤害,且在押人员各睡一个床铺,发现自伤自残事件的难度加大,塑料门窗把手易成事故隐患等问题,提出看守所应加大管教夜间值班巡监密度,将在押人员轮班值夜人数增加、次数变勤等建议,看守所全部采纳。

探索开展针对性检察监督。在督促看守所结合床位制监管特点,制定新的安全防范工作规定的同时,会同看守所和武警完善应急响应预案,逐步探索床位制监督方式,制定检察方案,积累工作经验,以期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适应床位制的检察工作模式。一是开展了打破常规,突击夜查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展突击夜查,对干警值班履职情况、干警执法规范情况,在押人员夜晚作息情况等进行检查,保障监管安全。二是建立机制,形成常态工作制度。为保障床位制看守所监管安全工作,他们在采取出入所检察、日常巡监、谈话教育等监督检察手段的同时,积极拓展监督思路和渠道,建立夜间不定期巡察制度、监控录像八小时外回放制度,主管检察长每月深入监管场所检察制度,切实提高监管安全隐患的预测预警能力,用制度规范监管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