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他们选择坚守!
除夕夜,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检修工人们下到地铁隧道,开始了与往常一样的检修。
昨天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很多人从一早就开始忙碌着,准备家宴、迎接团圆。还有一些人,一大早就走出家门,坚守在工作岗位。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分钟的坚守,都能换来更多人、更多家庭的欢乐。本报记者专门来到这些坚守者中间,通过一天一夜的采访,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他们对这座城市的默默奉献。
凌晨1时
环卫工人王丽丽 马路上的团圆年
凌晨1时,天依然漆黑,环卫工人王丽丽和公公、婆婆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准时出门了,他们从位于爱建路与紫园路交口的工具间里取出扫帚和推车,来到爱建路和鸿润路交口,开始了新一天的清扫。
王丽丽和公公、婆婆一起从事环卫工作,3年来,一家人除夕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清扫马路中度过的。
王丽丽说:“我们要一直扫到7时,14时还要出来再扫一遍爱建路,17时之后才能回家吃饭。20时,全家就得睡觉了,还要养足精神准备初一凌晨的清扫工作。”记者算了算时间问:“这么算来,吃团圆饭的时间只有3个小时了?半夜12点的饺子也吃不上了?”“哪能吃3个小时,休息最重要。在家的时间本来就短,还要做饭、刷碗、收拾屋子,估计吃饭时间只有20分钟。”王丽丽说,年夜饭是一年中吃饭时间最长的,平时晚饭以面条为主,省事省时,吃饭时间也就10分钟,早吃完早休息。
“今天最辛苦的是我老公,他要在家照顾12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还要准备年夜饭。”王丽丽说。
62岁的李同德和老伴也都是环卫工人,由于休息时间少,他们家的年夜饭都是在中午吃的。李同德说:“今天肯定没时间做太多饭菜,我就趁年前休息的间隙,每天炖一个肉菜,再拿到阳台冻上。今天上午女儿和女婿带着外孙回家,他俩炒几个菜,再把阳台的肉菜热一遍,摆上桌等着我们回家,虽然只有两个小时时间,却是我家人一年中难得的团圆。”
李同德说:“扫了12年马路,舍不得扔下这把扫帚,这把扫帚是我的责任,是对老百姓的承诺。”
除夕当天,华能集团400名员工坚守在供热第一线,确保用户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上午9时
锅炉车间赵平军 26个春节没陪家人
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道外区的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华能集团承担着道里区和道外区共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锅炉车间主任赵平军说:“每年春节,都像一场战斗!大家都怕在这么重要的节日里,因一个小小的纰漏影响市民团聚的心情!”
赵平军说,除夕当天,集团有400名员工坚守在供热第一线,“24小时待命抢修、24小时监控运行、24小时巡检运行……近200天的供暖期,日日不可少,尤其春节期间,我们更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赵平军1990年参加工作,因为供暖工作的特殊性,此后的26个春节,他都没能陪在家人身边。在锅炉车间,赵平军笑着对记者说:“春节团圆是我的一个梦想,也许只有退休了,我才能圆了这个梦。”
10时许,锅炉车间运作组组长、29岁的王绍臣灰头土脸地走出车间,他刚查看了炉膛燃烧状况,白色衬衫附上了一层灰。王绍臣一边换衣服一边说:“这是我在单位过的第三个除夕,刚才妈妈还打来电话,问我能不能中午回家吃个团圆饭再回单位上班,我回不去,妈妈当时就急哭了。”
31岁的张鹏飞是锅炉车间的技术员,他是家里的“独苗”,是奶奶唯一的孙子。说到不回家过年,张鹏飞很无奈,“我不担心别人,就担心奶奶,奶奶86岁了,每次过年听说我不回家,就一脸不高兴。”除夕下午,张鹏飞的奶奶打电话让他请假回家吃饭,张鹏飞只能应付奶奶说:“初一早上一准回去。”“我家住在道外十四道街,从单位开车回家也就10分钟,但就算家在单位门口,我也不能脱岗,时时确保锅炉正常运转是我的职责,我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22时,窗外的鞭炮声响个不停,赵平军照例在华能的厂区走一走,看着满天烟花、万家灯火,他说:“保千家万户温暖,是华能对客户的承诺,是我的责任,牺牲我们的团圆换来万户千家的欢聚,值了。”
中午12时
分拣中心宋玉久跟着传送带过年
除夕,不少快递公司都停止发货。但顺丰快递依然有不少分拣员忙碌着。
12时,记者来到位于平房区的顺丰分拣中心,调度员宋玉久听说记者还没吃午饭,特意将记者拽到分拣员的餐桌上,指着刚端上来的饺子说:“过年了,吃饺子吧,刚包的。”
午饭过后,大家一刻不休,立即工作。
在分拣大厅,传动带“忙碌”着,宋玉久拿着对讲机不时地安排邮件分拣。33岁的宋玉久是大庆人,不过,参加工作以来,他已经有6个春节都是在分拣中心度过的。对他来说,春节要从初八开始,只有过了初七,他才能带着媳妇回大庆老家去陪父母过节。宋玉久告诉记者,他妻子是妇产科医生,上班时间同样不分节假日。这几年,因为自己春节上班,媳妇每年都向单位申请春节值班。不过,小宋开心地说:“刚才媳妇来电话,说今天下班早,她回家煮好饺子,带上熟食、干果,过来陪我和兄弟们在顺丰过年。”
分拣中心几乎是清一水的小伙子,23岁的李洪峰算是年龄比较小的,2013年上班以来,他就没在除夕回过家。“上午妈妈又打电话了,真难受,可是没办法,为了明天让客户们准时收到邮件,我只能牺牲自己的春节了。”
下午3时
机场地勤王丽娜一个人宿舍度除夕
15时,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依然人流如织,乘客们行色匆匆踏上回家的路。在机场候机室10号检票口,检票员王丽娜有条不紊地为乘客一一验票,这是她在机场度过的第8个春节。
“一年之中最难过的就是春节了,每次听到乘客拿着电话说‘我一会就到家了,晚上一起吃团圆饭’时,都会感到心里发酸!”王丽娜一边验票,一边对记者说。
王丽娜说:“每年除夕晚上10时下班,回到黑漆漆、空荡荡的宿舍,孤独寂寞会油然而生。在吉林老家,只有父母两人过年,我们是相互挂念却不能团圆相见。”
记者从太平国际机场了解到,由于家在外地,每年春节都有一些员工像王丽娜一样一个人孤单度过。安检站的赵梓昕,是个30岁的小伙子,家在大庆,参加工作4年就有3年春节没回家。
赵梓昕说:“平时,一起住的室友还能陪我,可是过年人家回家了,就剩我一个人。”除夕晚上7时,赵梓昕才能下班,“腊月二十六,我妈在家包了100多个饺子,坐火车给我送过来。”妈妈临走时,特意叮嘱赵梓昕,今年要找一个女朋友。
深夜22时
地铁检修郝永春一家三口的分离
“地铁匆匆驶过,送去千家万户阖家团圆;而我选择留守,只为幸福明天保驾护航。儿孙围绕你膝旁,纵享天伦之乐,黑暗隧道我独守,保你平安过往。”17时,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部长郝永春在工作日志上写下这段话。
“今天除夕,能早点下班吧?”记者问。51岁的郝永春揉了一下干涩的眼睛说:“不可能!和往常一样,我们要检查完这段铁轨,估计要干到凌晨3点。而且,明天是大年初一,更不能出一丁点纰漏。”
“那年夜饭不能回家吃了吧?”记者问。
“唉,今年只能媳妇一个人在家吃了,揉面、和馅、擀皮、包饺子自己做吧!”郝永春说,他要领着全组20多小伙子为千万名旅客保驾护航。郝永春的儿子在铁路工作,今年也赶上春节值班不能回家,所以一家三口只能各自过除夕了。
22时许,地铁停运之后,记者跟着检修工人一起下到隧道里。
检修工人胡长江说:“今天感觉20斤重的工具箱格外沉!除夕,本来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我却不能回去,真的有些内疚。”胡长江今年30岁,已经有3个春节坚守在地铁岗位上。
胡长江说,上午听到刚刚2岁的儿子在电话里稚嫩地说“爸爸春节快乐”的时候,真想立刻飞到孩子身边,“孩子一直在佳木斯,让老人看着,我已经半年多没看到他们了,真的很想他们。”
“为了更多人团聚”、“为了让市民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为了城市的新年干净整洁”、“为了更多家庭的平安”……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语言,每一个人的坚守、每一个除夕的分离是为了保千家万户平安快乐,他们用付出与奉献诠释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