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陶夏新 及早公布粮食收购保护价

10.03.2016  10:15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国家从2008年起实行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托市政策,收购量、收购价均有保证,连年上升,农民得到了实惠,却形成了与进口主粮价格倒挂,致使廉价“洋粮”入市、市价“国粮”入库的窘境。我省全国政协委员陶夏新对此不无担忧,他说,2016年秋粮收储工作将面临“收不进、储不下、调不动、销不出”的局面,收储矛盾空前紧张,安全储粮形势严峻,“去库存”任务异常艰巨。 

  陶夏新在调研中了解到,进口大豆、玉米、小麦、稻米到岸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致使廉价“洋粮”入市、市价“国粮”入库的窘境。按《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去年玉米收购价格为1.0元,比前年低0.11元。随之引起市场上玉米价格连番下跌,对农民的收入影响相当大,据统计,仅黑龙江省就减收127亿元。前年,大豆试行目标价格改革,按种植面积补贴,60.5元/亩,平均每斤补0.15元,单产越高的农户得到的补贴额度相对投入就越低。种植大豆的农民普遍不满意,挫伤了积极性,去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同时,粮食产量连年持续增加,政策性收储量越来越大,粮食存储资金的压力不断增加,政府不堪重负。据了解,截至2月20日,黑龙江省累计收购粮食1381亿斤,其中政策性粮食1087亿斤,占收购总量的78.7%。全省粮食库存居高难下,已经达到2500亿斤,均创历史新高。 

  陶夏新建议,玉米、水稻的收购保护价,应充分考虑国际市场供求、进口价格、国内需求以及企业效益等因素,在春天种地前公布,给农民一个盘算种什么、怎么种的机会。 

  此外,他还建议,尽早下达政策性调销计划,给予垦区农场收储粮食的额度,以缓解今年秋粮收储矛盾,便于产区提前安排各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建仓、征(租)地扩场,最大限度扩大粮食收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