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福利是特权的功利化表现
昨日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13个中央部门本级和其所属单位,违规发放各类隐性福利44909.03万元。(6月26日新华网)
从数字上看,13个中央单位,一年发放的隐性福利4.49亿元,均摊每个单位是3450多万,再摊到每天,接近10万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跟一些贫困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三五千万相比,更是天文数字。之前公众热议公款吃喝,说一年要吃掉多少个县,现在看起来,不仅吃掉多少个县,还要“拿下”多少个县。又是吃又是拿,难怪公众产生公务员“福利好、隐性收入高”的普遍心理认同,进而导致的对公务员待遇备受讨伐也就不足为奇。因为一些事实确实存在。
这种存在的事实普遍性究竟有多大,没有做过统计,也没有数据上的支撑。不能妄加论断。反正报道中指的是中央单位。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过度的福利,很少发生在基层。基层政府特别是为数众多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支付工资都捉襟见肘,还有多少钱来发放福利,更谈不上过度。这些地方能把政策规定的福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基层的公务员来说已经是来之不易、难能可贵了。
不去讨论钱的问题,说钱就不亲热,也显俗气。透过现象看,中央单位可以发放过度福利,发达地区可以发放天价补贴,不管合不合理、违不违规,实际上透着“有钱就该发”的逻辑,表面看这种逻辑局限在发福利上,实际上是特权功利化的显性表现。
特权功利化,以特权换取经济待遇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国企高管年薪百万乃至千万,发达地区公务员林林总总的补助、补贴数以万计乃至十万计,等等,公众并不陌生。从字面上理解,“功利”是“功”和“利”的结合,有功才有利。那那些拿高薪和高额福利的人又有多大的功劳?一些国企连年亏损、拖欠税收,普通职工收入日益“滑铁卢”,有功吗?
特权的功利化如果仅仅体现在发福利、领高薪上,倒也不伤大雅,可由此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无利于社会公平、有背同工同酬的劳动价值取向不说,更为严重的是,特权功利化带来少数人的高薪、高福利,往往更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进而铸就公众的认知定位,再进而把个别现象覆盖于整个公务员队伍,固化全体公务员“好逸恶劳”的负面形象。时下每每提及公务员涨薪,就会招来公众的质疑和棒喝就是明显的例子。真可谓是“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汤”。
鉴于此,在全社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破除特权功利化,无疑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取消特权,推行功利对等,多数公务员才不会背“黑锅”,公众的期许也才不会存梦。
文/钟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