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集体用地“试水”房产证激活农村经济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科技园首批获得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证的11栋房屋,日前已在银行办理抵押手续,所得贷款将用于园区二期建设。北京开展的集体土地房屋产权登记试点,正在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条新路。
东升科技园是北京市最早由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科技园区之一。2008年,817名东升镇农民以集体土地和资产入股,当上了园区股东。
但由于科技园是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16栋办公楼多是原乡镇工业园遗留的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并没有产权证明,给入驻企业造成了诸多不便,甚至使一些“金凤凰”转投他地。
东升科技园运营方北京东升博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卢金玲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必须提交注册地的房产证明,“包括在办理企业、项目备案和环评时,我们只能给企业出具镇政府的证明。该证明在各级政府机关的认可度不一样,导致企业沟通成本增加,办事效率降低。”
2013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市集体用地范围内房屋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海淀、平谷、大兴三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按照要求,登记后如申请办理房产证必须具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和经过备案的房屋面积测绘图,简称“三证一图”。东升科技园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成功办下了首批11栋房屋的所有权证,涉及房屋面积7.3万平方米。
“办下产权证,不仅方便了企业经营,也为一些高新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卢金玲介绍,过去因为提供不了房屋所有权证,一些入驻企业准备上市时,不得不考虑搬出园区。
“园区二期占地4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将为高科技企业完善办公研发用房和大型商业区等配套,但是资金缺口巨大。”在东升镇党委副书记刘毅看来,集体土地房屋有了“身份证”,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弥补园区发展的资金缺口。
资产变资本,北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东升科技园已有近150家企业入驻,2013年GDP达85亿元,税收约6.2亿元。园区在开发过程中,采用“集体土地自主开发、自有物业只租不售”的开发运营模式,使农民变股民、收益按股量化,为农民创造更多财产性收入,从而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不过,土地政策的突破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审慎。按北京市住建委提出的要求,这次集体土地房屋登记试点不包括宅基地,仅限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造的企业用房、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房等。
下一步,北京市将研究编制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总结海淀区东升镇、大兴区西红门镇等乡镇统筹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域统筹、集约高效利用的试点,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联营联建等方式,发展适宜区域功能定位的二、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