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作者是不是只靠写书吃饭呢?
[ 摘要 ]很多青春文学作者在主流评论界默默无闻,在自己的粉丝圈中有超强人气,都很年轻。他们的畅销书是“粉丝经济”,“刷脸”的青春文学更多的是市场营销的胜利,而非文学的胜利。
沈煜伦(图/博集天卷官方微博)
今年暑期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上海书展、北京国际图书节等多个图书展会业已落幕,不少作家、作者在此期间举办了自己的新书签售会。签售成绩最惊人的几位作者,大冰、沈煜伦、苑子文和苑子豪(据《解放日报》),你听说过吗?多数读者“从没听过”、主流文学界和批评家也鲜少提及的这些青春文学作者,所写作品却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是为什么呢?
沈煜伦颜值高上海书展首站签售8000本
“上海首站,到场5000多人,签书近万本,刷新上海书展人气纪录。”这是8月23日,网络红人沈煜伦参加完上海书展《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签售会后,写下的微博。之后,他在广州书城也同样签出近万本。《新民晚报》对当时签售火爆场景如此描述:“沈煜伦新书的签售从下午4时30分开始,但下午2时,粉丝队伍已经从南京西路排到了延安中路,而且是三个来回。来得最早的粉丝,早上9时刚开馆就来排队了。最后,沈煜伦从下午4时半签到了晚上10时半,现场售出5800本新书,实际签名数字,超过8000本。”
沈煜伦的编辑杨清钰透露,沈煜伦有自己的全国后援会,在各地都有分会,会长直接受他管理。这次书展签售之前,后援会会长就已提前来到上海,招募志愿者,负责在签售现场维持秩序。
《京华时报》称,2012年,沈煜伦在网络走红,其网上的每条微博都有过千网友评论转发。沈煜伦表示,自己将要出新书的消息在网上挂出后,就有不少热情粉丝到出版方的官微上留言要求置顶,这让他也很“苦恼”。在《爱是一种微妙的滋养》中,记录了他的成长故事、校园生活,以及对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理解等。
沈煜伦身高1.92米,长相可拼韩国明星。“高颜值”是沈煜伦受粉丝欢迎直接原因。他还是柯恩世家代言人。对于青春文学过于浅薄或无病呻吟的争议,他认为一个作者无法去干涉读者的阅读喜好,他自己会认真地对待写下的每一个文字,“我在写书之前就告诫自己,要写一本实实在在的文学作品。”
大冰经历丰富运营方式接近艺人
微博认证为作家、电视主持人、民谣歌手的大冰有近122万的粉丝群体,他还是背包客、酒吧掌柜、油画画师、手鼓艺人、诗人、银匠……在山东卫视主持《阳光快车道》、《爱情来敲门》等节目时为他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相对复杂的人生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他的一些感悟,也更容易打动年轻读者。“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和“多元世界平行生活”的理念,一度成为网络热句。
大冰目前已出版了作品《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本本畅销。《乖,摸摸头》销量已破百万,入选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十大好书。在上海书展《阿弥陀佛么么哒》签售会上,“排队粉丝坐满友谊会堂二楼的礼堂,然后蜿蜒到一楼,再出门去,转了几个弯”。
据《京华时报》报道,大冰的作品充满江湖味道。他说:“有位老友对我说,在那些礼崩乐坏的时代中,民间还在传承着一些珍贵的江湖道统。”
大冰的运营方式更接近于艺人,而非传统作家。编辑李娜告诉《新民晚报》记者,2014年,《乖,摸摸头》出版后,大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去了全国120多个城市,跑了100多所高校,与读者见面、聊天。
(图/京华时报)
学霸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帅气又励志
1993年出生的“北京大学帅气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已经同王立群、蒙曼一起,担任起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节的阅读推广大使。两人不仅是学霸,还兼具创业者、代言人、微博红人、作者等多重身份,曾参与录制《天天向上》、《鲁艺有约》等电视节目。
2013年,两兄弟出版作品《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记录了从小胖子减肥成为型男的成长励志故事,以及高考奋斗经验。今年的新书《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中,讲述了20个关于勇气、成长与爱的青春故事。
《京华时报》称,在上海书展上,近千位年轻人在友谊会堂外排队等待参加两人的新书《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握手签名会,其中不乏00后,还有家长陪着孩子排队。一位家长说:“我陪孩子一起来的,不知道谁的书,孩子喜欢。”
“励志”是贴在两人身上的标签之一,也受到不少同龄人的喜欢。问到该书为何吸引人,一位小姑娘说:“书中的文字让人温暖,我觉得他们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很好,挺喜欢他们的。”苑子豪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代人都会有彷徨的时候,他和哥哥的文字就是记录这代人如何面对的。
仲尼微博人气旺曾上综艺节目
中新网记者发现,拥有150万粉丝量的微博博主“仲尼”曾出版过《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如果还能再见你》等青春文学作品,还曾参加过贵州卫视一档相亲节目《非常完美》,也在热播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中有过客串表演,在淘宝上还开有自己的服饰网店。他通过微博发表一些青春感悟和短故事,然后集结成书。
通过他的微博,还可以看到他与病房、南方酒馆、乔布斯、许灵子等博主互动频繁,而这些人的微博内容很相似,很多也出版了自己的青春文学作品,人气都不错。例如,病房的微博有174万的粉丝量,并刚刚出版了《当你生病时,你会想起谁》。
青春文学作者善于使用新媒体平台
《解放日报》称,这些作者的共同点是在主流评论界默默无闻,在自己的粉丝圈中有超强人气,作品则多为自身经历的短故事,发表和集聚人气的平台都是微博或微信等新媒体,都很年轻。但这也让很多人直指,他们的畅销书是“粉丝经济”,“刷脸”的青春文学更多的是市场营销的胜利,而非文学的胜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用“文学的分化”解释这一现象,“过去的文学界,纯文学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是一体的,如今,包括青春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各自拥有读者群,这些群体平行发展,互不关心。”正如一位出版界人士惊呼,要不是签售会的火爆凸显他们的人气,这些在网络世界各自拥有一片天空的年轻作者和他们的读者,对主流文学界来说,完全生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对评论家来说,这些畅销书作家写的短小故事和碎片化的段子式写作,与传统文学的结构模式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难以用过去的语汇体系进行讨论。这些年轻人更像是全方位的艺人,“作家”是他们诸多身份之一,而这些身份的集合本身就形成了品牌号召力。
有人提出,为什么“90后”、“00后”爱看这些作者的作品?评论界应该放下身段关注和研究,终结“互不关心”的状态。更值得思考的是,相比短故事、段子式写作,纯文学对如今的年轻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似乎都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如何建立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主流文学圈应该从这些新作者身上获得一些借鉴。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