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顺势而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12.2014  12:32

  黑龙江日报评论员

  发展滞后是黑龙江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始终是龙江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保持定力,把握大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抓住新机遇、谋划新格局、增强新动力、实现新作为。省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无一不是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破解龙江发展主要矛盾所展开的。

  过去的发展实践和现实情况证明,对于像龙江这样经济后发达、财政身板弱、民生支出压力大的省份,发展速度不能太慢,尤其是当前,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速度慢一点我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大,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日益凸显,也会挤压调结构、促改革的空间和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主旋律,但转方式、调结构的前提仍然是有所作为,仍然是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在确保经济处于合理区间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力度,毫不放松地推动龙江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加快发展。

  当前,省委提出的“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工作思路,找准了上下工作结合的衔接点。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推动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等一系列部署措施相继展开,让我们看到了新希望。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实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对黑龙江来说,最终还是要落到抓产业、上项目上来,没有产业、没有项目,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就无从谈起。一年来,我们抓住中央改善宏观调控的有利条件,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把稳增长与优化投资结构有效结合,狠抓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巩固了“稳中求进”的基础。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加未来生产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托。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兑现落实了“新工业17条”,不断深化与央企战略合作,“东丝路带”正在争取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启动了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农村民生、生态恢复保障工程建设等一批事关长远的项目开工上马,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扩大内需方面,旅游、文化、社会养老等服务业正在兴起。在外贸出口方面,借助东丝路带规划建设,积极促进对俄及东北亚地区合作,“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有了实质性进展。所有这一切,为我省经济的企稳回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也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常态需要新动力。围绕破解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我省一系列改革攻坚、创新驱动举动相继推出。继续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先后做出推进煤城、林区、油城转型发展的实施规划,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决策,制定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积极推进加工产业链延伸,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抓住发展滞后这个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我省经济遭遇的“倒春寒”开始回暖,已经呈现稳步增长的势头。从三次产业看,一产、三产增加值实现较大幅的同比增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林业、畜牧业增长加速,消费市场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增速虽然大幅下降,但食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逆势上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就业形势总体较好。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利用有利因素,就能实现我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只要全省上下统一思想,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省委重大决策,继续做好稳增长、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就能将改革潜力充分释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让龙江的发展巨轮驶入更为开阔的水域。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