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小南山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28.12.2015  09:40

图为早期遗存中的筒形石器。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董云平)记者近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黑龙江省饶河小南山遗址历经5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饶河镇的乌苏里江岸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小南山遗址陆续发现大量古代文化遗存。为明确小南山遗址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饶河县文物管理所于今年7月至11月对该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位于小南山东坡的中部,发掘面积300平方米。获得的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石器和陶器。玉器有匕形玉佩、觿形玉佩(弯条形器)、玉管、玉珠、玉璧、玉环、玉锛和玉斧等。石器有筒形器、双面尖状器(矛)、端刮器、石叶及其制成的长镞、磨制的镞等。陶器主要为罐和小杯类,夹砂黄褐色,内芯多为黑色,质地非常疏松。墓葬为竖穴墓,在山体基岩上开凿墓坑,有燎尸习俗。晚期遗存出自第2层,包括陶器和石器。陶器仅见罐类,纹饰以篦点之字纹为基底,再饰曲线、圆圈等划纹和压纹,部分表面涂有红彩。石器主要为压制的短的三角形石镞。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南山考古发掘领队李有骞告诉记者,在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早晚两期遗存,与周边地区以往发现的考古学文化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联系。早期遗存陶器中的梳齿纹和器物口沿及上部饰纹的风格,在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以及孔东文化中也有体现,但小南山早期遗存陶器上的纹饰和构图更加简单,早期遗存中的双面尖状器是黑龙江下游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奥西波夫卡文化中最流行的器物,因此小南山遗址的早期遗存,填补了奥西波夫卡文化和新开流-鲁德纳亚文化(孔东文化)之间的空白,代表了一支以往未被识别出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小南山遗址的晚期遗存,与黑龙江下游的沃兹涅谢诺夫卡文化有接近之处,是该文化遗存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

  李有骞说,本年度的发掘显示,小南山遗址在东北亚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系统中占有独特、重要的地位,早期遗存集中发现的大量玉器显示出与红山文化系统既有联系又具区别的反映着东北亚考古学文化系统特色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小南山遗址的玉器通过碳14测定最早可达到距今9200年前,这比以往认识的我国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的玉器早了整整1000年,这对于我国玉器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研究意义重大,为我们黑龙江在中国早期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具有重新审视的意义。

  此外,小南山遗址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还为我们提供了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历史的重要线索,揭示出距今9000年前后黑龙江流域史前社会复杂的程度超出了我们以往的认识。说明在8200年前降温事件之前,黑龙江流域尤其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游地区在气候适宜期以渔猎经济为基础,曾经孕育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并且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和文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饶河小南山遗址今年的野外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明年将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