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消除贫困——首届“10·17”扶贫论坛综述

23.10.2014  10:56

  10月16日,首届10·17扶贫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及相关专家在主论坛上发表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论坛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对中国政府设立扶贫日给予了高度赞赏,期待与中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消除贫困进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8月1日,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中国扶贫日”。设立“扶贫日”是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扶贫开发面临新挑战  

  与会者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中国过去20年间,使6亿人摆脱贫困的伟大壮举,总结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三大经验:一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部署,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同步推进,国家发展每前进一步扶贫标准就提高一次,扶贫开发就深入推进一步。二是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全党、全社会动员,发挥社会主导作用,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目标明确的大规模扶贫行动。三是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持增进社会规律的包容性的发展和开发式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提高发展能力,创造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脱贫致富。

  与会者认为发展不足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大制约,提高人均水平仍是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任务。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差距过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扭转,特别是平均数掩盖了贫困问题,差距拉大引发一些矛盾。全国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832个贫困县片区县,12.9万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249万,参照国际标准还有2亿。贫困规模大,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是突出短板,解决贫困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伴随扶贫对象的规模增加和分布变广,扶贫空间的难度相应加大;扶贫开发将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随着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扶贫的标准也会相应的提高,贫困人口也有可能增加。

   补齐全面小康短板需综合发力  

  论坛上,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介绍了各个部委在扶贫减贫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进一步的计划:教育部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餐改善计划、乡村教师补助政策、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政策等。财政部积极引导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倾斜,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着力完善财政扶贫资金、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交通部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好扶贫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六盘山扶贫攻坚工作;加大交通扶贫工作,落实的督促检查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和交通扶贫制度的建设。水利部下一步扶贫工作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加快贫困地区水利改革的发展,提高水利服务于保障能力,改善贫困地区民生水利作为主要的任务,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投资力度和人才基础支持的力度,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环节的建设,破除制约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的障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造项目、着重抓重点疾病的防治、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水准。人民银行下一步工作将以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积极拓宽农村贷款抵押物的范围;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完善扶贫金融配套制度和体系。全国妇联从源头参与,深入了解贫困妇女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增强自主性,增加收入、增加机会摆脱贫困。

   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新举措  

   论坛对未来扶贫开发提出提出了新建议和新思路:第一,扶贫开发要实现四个突破。其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二,是各项扶贫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其三,加快推进扶贫改革创新,重点抓好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帮扶,金融服务,社会参与,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用好指挥棒,建立贫困县的约束机制。其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系统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第二,扶贫开发要实现3个结合。其一,坚持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强化精准扶贫,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确化资源配置,精准化扶持。解决贫困村、户发展致富所面临共性约束,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二,“练内功”与“外力”相结合。练内功应当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和发展环境的变革,借外力则要善于利用国家政策、主动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其三,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社会文化政治建设相结合,推动形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利保障。会议指出阻断贫困传递,重点在大力发展教育扶贫事业。

  专家指出,要阻断贫困传递,重点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为此,需要实施更加精准的救助和支持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全部入学;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对于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对边疆民族地区教师要实行更加优惠政策,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扩大学生营养餐计划,将边疆民族地区所有贫困生和学前班纳入计划并提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