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坊区获省司法厅授予社区矫正示范区荣誉
近日,哈尔滨市司法局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对获得省司法厅授予社区矫正示范区的区(县)司法局进行表彰,香坊区司法局获得全省首批社区矫正示范区荣誉称号,并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香坊区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哈尔滨市首家试点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经过七年多的努力,发挥社区矫正预防、教育、维稳的职能作用,探索并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香坊区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自开展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256人,已解除社区服刑人员686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570人。最多的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近80人,最少的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6人。
在创建全省社区矫正示范区活动中,香坊区司法局从三个方面争先创优。
一是强力保障,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发展。在人员、装备上下功夫,连续5年向各司法所投入设施装备,目前,24个基层司法所全部达到8有,即电话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照像机、摄像机、传真机、个人防护装备。为避免社区矫正工作者潜在的人身风险,2014年我局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了防刺背心、防爆头盔、防割手套、强光手电、喷雾等防护装备。为方便在各重大节假日及重点历史时段,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实时监控,为24个基层司法所配备了超级本电脑,工作人员随时随地掌握全区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有效防止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
二是注重特色,全面提高社区矫正教育质量。通过开展特色化教育、灵活多样化教育、帮困扶助教育的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实现改造的目的,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三是创新示范,使社区矫正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市首家建立集入矫报到、信息采集、电子监控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室,每天设专人负责社区服刑人员报到、电子平台监控,确保社区服刑人员不脱管漏管;建立四个社区矫正工作基地:两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香坊区和平路街道辖区的东北抗联精神社区展览馆和哈尔滨烈士陵园。一个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位于香坊区王兆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哈尔滨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一个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香坊籍刑满释放人员宋大林创办的“哈尔滨宏利金属表面处理厂”已累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二百余名。通过社区矫正工作基地建设,使社区服刑人员在教育转化和帮困扶助中感受政府的不抛弃、不放弃,有效防止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
(来源:香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