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人民币不会趋势性贬值

11.08.2015  22:48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报价。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目的是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偏离的问题。此项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及其基准性。今天的中间价与昨天的中间价相比,出现近2%的贬值,主要原因是今天中间价与昨日收盘价之间的差价的大幅收窄。这是由于此次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不少市场人士担心,美国加息在即,最近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汇率面临新一轮的贬值压力,中国是否也会步其后尘。我认为,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大量跨国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国汇率是否会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基本面。面临经常项目逆差、外债占GDP比重过高、外汇储备过低、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经济增长低迷、通胀过高等问题的国家一般较易出现汇率危机。俄罗斯、巴西等国最近所面临的贬值压力除了经济出现负增长等基本面原因之外,主要与石油等大宗商品等价格下跌有关,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进一步恶化了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从经济的基本面上来看,我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比如,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7%的GDP增速仍然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目前面临较大汇率波动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从求人倍率等数据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还是十分稳定的。最近的一些情况表明,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房地产销售的改善,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另外,我国的经常项目仍然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外债占GDP比重很低,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我国的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一些面临较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

  还有一些人担心,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是否会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事实上,一方面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可以增加我国市场参与者在全球配置金融资源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让更多的机构和居民进行对外投资,但另一方面,资本项目的双向开放同时也意味着国外资本可以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比如,欧洲的许多国债的收益率仅仅为百分之零点几,而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如五年期国债收益率)都在3.2%的左右,风险较低的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收益率也在3.5-4.5%,因此中国债券市场对欧洲投资者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另外,我们还将建立一套调控短期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因此,只要对外开放的步伐和各项措施能保持协调,就可以将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管理好,避免其对汇率造成大的冲击。

编辑: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