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16岁骑手全球骑行2万公里 13岁穿行川藏线
生活报8月21日讯 17日刚过晌午,绥化一中16岁男孩刘佳仕的眼皮就开始打架,跟随哈尔滨GAC-ACT特许教学中心组织的加拿大UBC大学游学团回国已经一天了,但时差的不适还是让刘佳仕有些难以招架。凉水洗了一下脸,瞬间精神了许多,他又回到书桌前继续写作业。在开学前“赶作业”,对于刘佳仕来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从 2013年的寒假开始,他的假期几乎都是在骑行中度过的。
9岁接触骑行,13岁穿行川藏线,14岁骑遍越南全境……三年半的时间,刘佳仕骑走世界2万多公里,俨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骑手”。
9岁时一部折叠自行车开启骑行之旅
如果不是看到电脑中那一张张骑行的照片,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与骑行经验丰富的“老骑手”联系起来。但是,只要提到“骑车”、“旅行”,刘佳仕的眼睛就会一亮,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
“姑姑对我影响最大,我喜欢骑车都得益于她。”刘佳仕说,上小学前,他就跟着姑姑学会了骑自行车。“姑姑是个热爱运动的人,有一批骑友。”刘佳 仕9岁时,他的姑姑组织了一次30多人的短途旅行,从绥化骑行到伊春,全程200多公里,刘佳仕感觉很好玩,于是就在姑姑、爸爸的带领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 骑行之旅。
由于年龄小、个子矮,当时的小佳仕只能骑着那部折叠自行车上路,整个团队中他格外显眼,大家都被这个可爱的小家伙给萌到了。
现在的刘佳仕较那时长高了许多、壮了不少,可是,那辆折叠的自行车他依旧留存着,他说那代表着一个开始。
12岁起三年半境内外骑行2万多公里
2013年寒假的春节前,也是在姑姑、爸爸的提议和陪伴下,12岁的刘佳仕开始了真正的骑行之旅。那次,他用一个假期骑走云南、老挝和泰国,那 也是他第一次境外骑行。随后,同年暑假,他们一行10多人骑车穿越川藏线;2014年寒假骑遍越南全境,暑假骑走河西走廊;2015年暑假骑走俄罗斯的贝 尔加湖;2016年寒假骑走菲律宾,除了2015年的寒假要备战中考和今年暑假游学外,其余的寒暑假刘佳仕都是在骑行路上度过的。
“到过的城市都数不过来了,骑行的路程应该有2万多公里了。”刘佳仕告诉记者,这2万多公里说起来容易,但骑起来却费了不少的力气。在菲律宾, 他们经常要走坡度45度的山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川藏线,每蹬一下脚蹬都要使出全身力气;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为了躲避烈日,他们每天早上6点出 发,以每小时20多公里的速度赶路,一天能喝下10多瓶水……但是,这些困难在刘佳仕眼中早已微不足道,“有什么能比看到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感受异国他 乡的风土人情更让人兴奋的呢?”
骑行往事“使出洪荒之力才摆脱藏狗追赶”记者注意到,刘佳仕的右臂上有一条五六厘米长的疤痕,刘佳仕说那是在骑行云南时留下的。当时,由于下坡 速度较快,一个转弯没转好,他直接摔进了路边的沟里,胳膊上的血瞬间透过外衣流了出来。可即便这样,刘佳仕也没有喊疼,因为他知道如果大喊会分散他人的注 意力,那样大家下山时会更危险。
刘佳仕还告诉记者,在川藏线上,他不仅要被雨追着跑,还要被狗追着跑。“藏狗很凶,领地意识极强,如果有人进入到它的区域,它会追着你不放。”刘佳仕笑着说,有
一次,骑行大部队穿过一片牧区时,惊动了四五只藏狗,这些藏狗开始对刘佳仕他们穷追不舍。藏狗追了刘佳仕一公里后才“善罢甘休”,“我真是使了洪荒之力才摆脱它们的。”
骑行收获“培养独立习惯,男孩就该这么养”“我刚知道他们骑行中有这么多的危险发生,他回来从来不跟我说这些。”听了刘佳仕对记者讲述的过往,妈妈满是心疼。
刘佳仕的父亲是绥化学院的一名老师,姑姑、姑父也是高校教师,三人都是骑行“资深玩家”。在他们的引导下,刘佳仕不仅爱上了骑行,也因此从小养 成了独立习惯。从小学起刘佳仕学习上就不用父母操心,还考上了当地最好的省重点高中。经常跟刘佳仕旅行的姑姑告诉记者,别看佳仕年龄小,却是队里面最会照 顾人的。
在妈妈看来,骑行经历不止让儿子变得更独立,而且更懂得怎样与人沟通和交流,怎样去勇敢地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我不后悔让他出去,男孩就应该这么养。”刘佳仕的妈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