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赢得良性互动
2013年8月,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会召开后,哈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的新画卷昼夜兼程舒展。
自定为全省探路先锋,哈尔滨推进现代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时间轴也开启了同步前行模式。
高标准推进的力量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重头戏”的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统筹推进林地、荒山、滩涂、草原、水面、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农村全部“家底儿”,稍有纰漏日后就需大量重复劳动。在土地实测过程中,哈市在推进中慎之又慎。
“充分尊重历史依据,各级工作人员逐一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承包合同、土地台账、国土二调等原始凭证,确保土地权属清晰、准确无误。”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到精益求精,大量现代科技手段在土地实测中被广泛采用,卫星图片、航拍、GPS定位等现代技术手段一个都没落。
与此同时,确权推进全程做到乡村“五老”和村民代表监督相结合。作为活历史、活档案,老支书、老主任、老会计、老党员、老屯长等“五老”在村民中极具威信,他们的监督也最有力、最有效;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则使确权工作公开透明更具信服力。
而且,实测时除有承包人、经营者现场认定,凡是实测有争议的,都要进行复核;凡是外出不在家的,都要联系到本人;凡是经营权、使用权有所变更的,都要找到原始承包人,确保一次性核查到位。
这种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推进作风,不仅让“担心不满可能会集中爆发”的基层干部们长舒一口气,更得到乡村“五老”人员、普通农民等一致好评。延寿一些村民主动帮实地测量人员洗衣服、做饭,在测量人员走时还专程送行。
良性互动的背后,是这场变革的深入人心。哈市土地确权全面推开后仅5个多月时间,最繁杂的外业实测环节即完成近70%。个别县甚至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
“纵横相连”立体协作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现代农业改革的大范围高效完成,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政府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能力。哈尔滨调动多方政府资源,织就了一张“纵横相连”的推进网。
横向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国土、农业、林业、畜牧、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在土地性质认定、相关政策解读、化解农林矛盾、加快金融改革等重点难点方面给予各区、县(市)强力支撑;纵向上,成立了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分别成立相应机构,并全部由主要领导挂帅,相关主管领导更是各司其职一线负责,通过深入基层、包保乡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
哈市还成立多级督导组,随时在全市范围深入村屯田间地头,展开查遗补漏。“程度与标准设计再明晰,由于基层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环节疏忽、操作不当等问题,这就需要及时纠正。”市农委主任刘军说。
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不曾遇到的问题总会不期而遇。
比如在全新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中,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农村动产、不动产抵押担保贷款如何兑现?这直接决定这个体系的效用和下一步完善。市农委、林业局、金融办等部门又联合跟进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尤其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土地确权实测过程中,新的项目投入让各区、县(市)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在各地多方筹措资金的同时,市财政局、市农委通过统筹安排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区、县(市)资金压力,保障了推进进度。
这种幕后立体协作机制,让哈市现代农业改革掷地有声,更让每一步前进落到了实处。
依靠市场与民间的能量
哈市在土地确权推进上由政府全面主导,但对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的生成则由主变辅,开始引导市场与民间力量全面介入。
放手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创新,各区、县(市)“企业参股”、“订单合作”、“中介服务”、“统分结合”、“带地入社”、“产加销联合”等多种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并形成了专业合作、互助合作、经营合作、股份合作等“四种合作组织”。
统计显示,全市由此共培育农民合作社6524个,经营面积达902万亩。目前,哈市以五常王家屯和新庄、双城东官、巴彦五岳、方正骏丰等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社呈现区域化集群式发展态势。
在妥善处理工商资本逐利与农民利益冲突矛盾的前提下,哈市积极探索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大型龙头企业整合资金、管理、科技和人才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带来的聚合效应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也让农民转型变为产业工人。如东方集团流转五常万余亩稻田后,与村民签署了长期劳务合同——依据技能水准的不同,使村民的劳作内容从田间管理到农机维修有了明确分工,作业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仍站在庄稼地里的村民,此时已是“计时工”。
为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市出台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由个体户或新兴经济组织提供的粮食烘干、农机维修、水稻催芽育苗等农业服务点很快发展到2500余个。而且,以巴彦丰收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户+合作社+生产管理”的全程托管模式、以唐氏兄弟为代表的“专业服务组织+农户+病虫害防治”的家庭服务模式等在陆续兴起……这些,正不断推动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