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发展再开新局

12.04.2016  13:04

   编者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后,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积极响应、制定实施方案、主动承接各项建设任务。日前,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明确了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行指委的具体任务数量及分布,预估经费和各实施方案也同期发布。高职创新发展由此进入实际落实状态。今天刊发此文,就是详尽解读此次行动计划,为已然开工的高职创新发展,凝神聚气。 

  准确全面理解《行动计划》和各自任务,有利于高职界内各方准确结合各自职业教育办学实际,科学设定行动目标、精准描绘发展蓝图、主动规划建设内涵、从实设计任务举措,切实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健全发展。着眼于此,对于此次《行动计划》的理解和落实,要着力抓好其几个明显特点。

   省级统筹主体意识明显强化  

  责任主体作用突出。《行动计划》所列87个任务和项目中,由省级政府牵头落实或参与落实的有71项,占到81.61%,顺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充分体现省级政府作为实施《行动计划》责任主体,积极发挥统筹和保障作用。

  主动建设积极性高。各地承接任务1306项、项目12272个,预估投入经费204.12亿元;平均承接54.22项;承接的项目总数达到原定计划数的1.5倍;同时各地还根据区域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需求创新设立了符合区域特色的任务和项目。

  统筹反馈机制完善。各地明确由省教育厅负责落实所承担的《行动计划》任务、项目的日常管理,指导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各有关高职院校明确由校(院)长担任负责人,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确保落到实处。同时,还建立评估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定期组织对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价,将各地的完成情况作为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和中央财政改革绩效奖补的重要依据。

   资金保障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  

  建立与完善生均拨款制度。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向改革力度大、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校企合作紧密的学校倾斜,向管理水平高的学校倾斜,向紧贴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专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倾斜。各地均明确落实生均拨款政策,到2017年,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平均水平不低于12000元。

  建立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各地预估投入经费省均达到6.38亿元,其中安徽、广西、广东、北京、山东等地超过10亿元;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少部分地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投入力度还不够,其中甘肃、辽宁、吉林等地预估校均支持经费不足400万;还需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

   内涵建设质量是重中之重  

  紧紧抓住提升质量这个根本。《行动计划》提出“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指出高职事业发展的质量是系统质量、大质量的概念。各地高度重视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发展质量,围绕培养“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服务“互联网+”“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水平开展建设,着力构建职教体系、建设优质学校、提升专业办学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内涵建设重点瞄准桩基性项目。各地在优质学校、骨干专业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性高,预估投资总额超过162.42亿,其中骨干专业建设3770个,投入67.81亿;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313所,投入63.65亿;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653个,投入30.96亿。

  教育信息化重在提升学习成效。各地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预估支持金额达12.27亿元,其中建设省级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97个,投入4.39亿元;省级高职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332个,投入4.83亿元;建设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92个,投入3.04亿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类资源网、数字图书馆、智慧校园、云服务等信息资源和平台的建设,构建并逐步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通过应用推进教与学的双重改革,使其更加适合当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从根本上改善学习效果。

   提升行指委指导推进积极性  

  行业指导优势进一步发挥。行指委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越来越显著,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从公开的信息来看,46个行指委共承接任务324项、项目1774个,预估投入经费23.12亿元。

  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从行指委承接的任务看,关注的重点放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其中重点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543个,投入7.55亿;指导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与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深度合作项目281个,投入5.04亿;以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26个,投入1.78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建设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99个,投入2.68亿;引导和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166个,投入1.28亿,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34个,投入2.69亿,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共建共享向标准化迈进。通过行指委开展相关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实现资源行业企业共建共享,通过修订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实验实训装备技术标准,深入产教融合、校企联动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行动效果可期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基本完善。各地全面推进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建立高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如通过开展高校教学巡查诊断、抽样复核、建立诊改档案等方式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的制度设计,形成学校自主保证质量的举措,教育行政部门履责监管办学者质量保证能力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此前,高职教育“走出去”的目的地主要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形式主要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此次,多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在引进来的同时,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如在境外建设“鲁班工坊”培养支撑企业在当地生产运营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职教援外培训基地、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招收外国留学生方式等探索对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援助;为周边国家培养既熟悉和认可中华文化,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些都是实质性“走出去”的形式。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基本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步入更高起点的发展新阶段。未来几年,高职教育战线将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要求为工作主线,深入实施《行动计划》,凝聚共识,积极行动,形成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合力,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切实推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发展动力由政府主导向院校自主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办学状态从相对封闭向全面开放转变、评价内容从硬件指标向内涵指标转变、教师队伍建设从学历职称向双师型结构转变、社会服务从技术培训向应用研发转变,呈现全新发展面貌,实现全新的跨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教育部职成司 高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