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龄农民工生活保障现状堪忧 "新农保"杯水车薪

26.05.2015  11:41

  记者 董新英 刘剑 

  城市里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低,社会保障少,高龄农民工返乡后,由于缺少养老金而面临着养老的窘境。有数据显示,在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大概占86.8%,而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数仅占18.7%。近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我省高龄农民工的生活保障现状并不乐观。

  “新农保”杯水车薪

  在外打工的明水县农民老张告诉记者,农民交不了城市里的养老保险,只能参加农村的“新农保”,他们一家四口每年每人缴费100元,60周岁后每月可领取50多元钱,据说多交能多得点,但村里人基本都交100元。老张说:“大家都不想多交,不是不想60岁后多领些,是因为存款都很有限,都想用在当下。”据悉,老张交的保险叫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它是国家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广大农村老人,包括所有进城工作的农民工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从2009年起,在全国10%的试点县推行,基础养老金定为每人每月55元。也就是说,一个农村劳动者每年缴纳100元,60岁后,每月领取55元,多缴多得。不过这55元的标准其实比低保还要低。仅有的“新农保”显然对于农民来说不够用。这也是记者采访的多位50多岁农民工共同的心声。

  社会保险“无心无力”

  “我来到哈尔滨打工将近20年了,当初从没想过为自己买份养老保险,可现在不得不考虑了,毕竟岁数越来越大了,干不动了。”在哈尔滨通达街附近租房居住的瓦工徐师傅和记者坦诚地交流着,“力工、水暖工、瓦工,我都干过,一开始挣得少,除了寄到家里的,剩下的钱自己够用就不错了,再说那时也没听说过有社会养老保险啊,所以根本没想过买养老保险的事。近几年打听到保险的事,可咱农村户口买不了城里的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又觉得太贵了。工作过的几家公司都未给我交社会养老保险,我自己也一直未交。”

  老徐所在公司的张经理向记者介绍,他们公司承揽的都是维修、挖坑等重体力活儿,张经理手下有几十个农民工,四五十岁的居多,甚至还有六七十岁的。“这些人都是从很早就跟着我干活,50岁左右的农民工可以说是咱们国家的第一代农民工,当时还没有什么养老、医疗保险,企业没有保险意识,个人也没有。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开始担心生活来源了,特别是看城里人都领退休金,他们逐渐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说实话,我们也知道应该给农民工上保险,但作为以雇佣农民工为主的企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短期工是按天付工资的,没法给他们交保险。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能交,我们确实负担不起为农民工交那百分之十几的保险费用,相对于交保险,农民工也愿意多拿工资。”

  记者通过和农民工的接触发现,正如张经理所说,相对于从工钱里扣钱交保险,他们更愿意拿“现钱”,于是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双方非常“默契”地放弃了交保险,达到了“双赢”。另外,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的意识不强,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办理养老保险,或者不知道工作变化后如何办理转接,缺少对未来生活保障的考虑。此外,据了解,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是直到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部分农民工才开始被纳入社会保障网,这就意味着,年近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很多人不满15年的缴费年限,无法领取养老金。

  专家建言应补空缺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瑞政认为,高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已经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这一部分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按照国家政策,他们在从业期间应该享受交纳保险的政策,但是由于“企业不愿交,本人也不愿交”等诸多因素,导致国家政策在这一层面执行不下来,但这部分人又到了一定的年纪,养老成了难题。而且农民的老龄化程度要比城市快,比例也比较大,现有的新农保政策保障标准又很低。针对这些现实情况,他建言,高龄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应该得到保障,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步入老龄,追缴保险并不可行,国家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针对这部分人实行一定的补助政策,而这个补助政策至少要比低保标准高,因为低保标准是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如何让高龄农民工的晚年过得比较满意,让他们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都生活得有尊严,需要国家政策的倾斜。

  同时有专家指出,当下高龄农民工多从事劳动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高的第二产业或低端服务业,而这些工作恰巧又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从事的。即使高龄农民工目前还能继续工作,但他们也有完全老去的那一天,到那时,谁来填补高龄农民工留下的空缺?他们的养老问题值得关注。历史的欠账不能让历史去还,只能从当下想办法。这关乎基本的代际公平,也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后劲。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