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弃高薪当起“鸡倌儿”

15.12.2016  17:06

  “咯咯咯,开饭了,开饭了……”35岁的王宏远蹲在鸡舍里,伺候着他那5000多只珍珠鸡、贵妃鸡和几十头黑猪。年初,他辞去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十几万元年薪的工作,回延寿县老家包了20公顷半林半农的农场,过起了“日理千鸡”的日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鸡倌”。许多人不理解他图啥?他说:“为圆自己一个田园梦。

王宏远在鸡舍。

   A 辞高薪返乡包山,逃“藩篱

  王宏远出生在延寿县,用他的话说:“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的贫困县。”从这样一个小县城考入“211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让他成为父母的骄傲,更成了县里的“状元”。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留在省城哈尔滨工作。从业十余年,年薪十几万元的稳定收入更让他成为家乡人的榜样。然而,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的生活,“一眼望到头”的工作让他越来越觉得无趣。

  每天生活在汽车尾气和钢筋水泥构筑的繁华城市中,王宏远越来越向往儿时团鱼逐波、野鸡欢鸣的乡村生活,他想逃离“藩篱”。每逢节日,同事朋友总是让他帮着弄些农村的笨鸡蛋、笨鸡,可有时他托父母从农户家收的笨鸡蛋时间都较长,不太新鲜。“我为什么不回到生我养我的大山,自己养殖种植安全绿色的食品呢?”这样的疑问,让隐藏在王宏远心底的田园创业梦日渐清晰。

  王宏远认定生态农业肯定会有大发展。年初,他毅然辞掉了让不少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回到延寿县包了15公顷山地,当起了一名“农户”。

  B 跑通勤当“鸡倌儿”,苦累甜

  “东经128.12°、北纬45.47°,就是延寿县,被誉为长寿之乡。”说起自己的家乡,王宏远骄傲得直挑眉毛。他的绿色养殖基地就建在延寿县青川乡新胜屯西侧的那片天然林场。如今在农村“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已成为普遍,而王宏远却带着梦想回归田园,并乐此不疲。

  “我在林子里建鸡舍,山上长满了各种植物,都是鸡的天然饲料,心想绿色养殖很容易嘛。可真做起来太不容易。”王宏远喃喃道。缺经验、没资金、没人才,创业初期的一系列问题让王宏远每天忙得“头大”。他到东北农业大学找技术支持,学习科学饲养,聘请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农户负责饲养。为了学习科学饲养,他每天往返哈市与延寿之间跑“通勤”。他投入所有的积蓄买了几千只贵妃鸡的鸡仔和10只一岁的黑猪,当起了山林里的“鸡倌儿”。

  由于缺乏经验,起初很宽敞的鸡舍随着鸡仔长大变得拥挤不堪,王宏远只能推倒重建。为了保证鸡仔不吃人工饲料不吃药,纯天然成长,他坚持不给鸡打药,每天眼瞅着几十只鸡仔死亡。因为鸡和黑猪都在山上散养,鸡随处下蛋,每两三天产一枚蛋。“我必须及时把鸡蛋捡起,否则很容易被黑猪踩坏或被其他鸡啄破。

  C 微信“私人定制”,开销路

  经过一年的发展,王宏远的公司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集养殖——宰杀——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其主打品牌“红雨农牧”的销售产品也从开始的林地散养贵妃鸡、贵妃鸡蛋、黑猪,增加了鸭、鹅、羊等品种。

  元旦、春节未到,王宏远那10头出栏的二年龄的黑猪早被预订一空,最小的一头160公斤,卖了8000元。现在养殖基地里还有5000只鸡、20只鸭、30只鹅、15只羊、40头黑猪。王宏远说,如果这些都卖出去,能有20万元的利润,预计两年就能回本。

  王宏远的销售模式最大特点是微信“私人定制”。短短几个月,他的产品已销往包括哈市在内的省内城市以及北京、广东等地,客户已有500多人。仅在哈市,他就发展了100多户稳定客源,专门为其配送贵妃鸡和鸡蛋,每个月按需可销售贵妃鸡蛋1500枚、贵妃鸡100余只。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他又增加了鸭、鹅、羊的养殖,明年木耳也能上市了。春节前,王宏远养殖的绿色产品将在省政府绿色食品发展平台上线。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