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创“德育模式”立德树人

25.08.2015  11:0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青少年特点循循善诱,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品德”之类的课程,但因“重说教、轻实践”,加之升学压力大,使德育往往成为空谈。

  近些年来,鸡西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胆探索和创新德育形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撒“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的种子,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了良好效果。

  鸡西的德育工作为什么能做好?关键是能够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实践为载体,疏通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渠道,使之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升华。同时,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坚持从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细化德育标准和实施策略,让学生在成才之前先成人,使教育回归本真。

  □本报记者韩雪衣春翔

  在鸡西,全市的69所小学,无论你走进哪所校园,都能看见孩子们用心练习书法,高声颂读经典;72所初中里,你总能发现学生在校园里种草育花,并认真记录;在23所高中里,经常可以看见学生们认真地书写调研报告,而报告却与考试无关。这些在其他城市的中小学里鲜见的场景,在鸡西市已成为德育的常态。

  8月下旬,记者走进鸡西市,该市破解中小学德育“重说教、轻实践、易落空”难题的成功尝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构建“创新德育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养成教育”的德育工作体系,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产生的良好效果,并带来

  许多有益的启示。

  深度融合 让德育智育互相催化

  德乃立身之本、做人之基,每一位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在升学压力面前,“德育”和“智育”却成了一道选择题。鸡西市进行德育创新之初,很多家长心存顾虑:“养花、练字、读‘闲书’,不会耽误学习吗?”

  仅仅一年,鸡西市师范附小学生家长胡翠霞就完全打消了顾虑。她拿出儿子的《写字成长档案》给记者看,里面的字从最开始的横斜竖歪到后来变得规规整整。“通过练习书法,我儿子不但字写得好,识字的数量、理解力都比其他城市亲戚家孩子高,而且还养成了精力专注、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鸡西市和平小学副校长关琨告诉记者,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和文学名著,学生不但在道德上得到了熏陶,阅读文字量也增加到1.6万字。

  密山市实验中学让初中生承担起教学楼内的绿化工作,并进行植物观察和记录,研究植物和昆虫间的生态关系,这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还提高了学校的生物教学水平。

  鸡西市第一中学学生以社团的形式进行鸡西水质、土质调研。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鸡西市的水文和土壤情况,深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而在书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综合利用生物、化学、数学等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重说教、轻实践的问题,我们确定了抓住‘一个中心’,突出‘三项任务’的德育工作体系,这让德育和智育成为了有机整体,互相催化。”鸡西市教育局局长俞景福向记者介绍,“一个中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并将其融入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及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而“三项任务”就是小学以培养习惯为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初中和高中在持续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以明理导行和成人成才为重点抓好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两健的人。

  拓展渠道 社会共建德育立体课堂

  中小学德育工作不能仅靠学校,必须从封闭的校园中走出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共同育人的氛围,这是鸡西市在探索中小学德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共识。鸡西市明确提出要开发和利用鸡西德育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目前,鸡西及所辖县区的博物馆、文化馆、公园、知名企业和气象局等都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近日,鸡西市东风小学学生来到了鸡西市消防队上德育课。看着穿着制服的消防队员,学生们十分兴奋,将消防队员讲解的消防常识以及遇到火情时的自救常识全都记在心里。东风小学校长李东升说,“实践证明,关上门上德育课是不行的,学校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眼界和阅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鸡西市的德育工作除了“走出去”,还经常以“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共享德育资源。

  鸡西市跃进小学为了落实鸡西教育局弘扬国学经典,开展礼仪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经过几个月的诵读,每个学生都有了变化,变得知书、懂理,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从容和上进。可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或单亲家庭,学生在学校接受德育后,回到家里又被特殊的家庭环境影响,德育课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弟子规能不能对家长也产生作用呢?”这个想法长时间萦绕在跃进小学校长权淑芳的脑海里,最终学校大胆创新,决定开办“家校课堂”。学校鼓励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国学的学习中来,搭建了“亲子论坛”、“师生演讲”等多种“亲师子”互学共长的平台。“接地气”式的德育方式,让跃进小学家长与学生一齐进步,去年学生家长李春艳还被授予全省“十佳美德阳光家长”的光荣称号。

  鸡西的德育工作在学校中开展,在家庭中延续,在社会中共享,立体化的德育课堂让学生成长,也让整个社会得到了正能量的浸染;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青少年德育工作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形式 在实践中“无声”育人

  “学生并不缺乏品德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身体力行的尝试和实际情景的体验。”俞景福对记者说。

  为增加学生的行动力,鸡西的一些学校大胆尝试新方法。密山市知一中学开办了一个集菜地、果园、鱼塘、温室于一体的学生体验教育基地。每年老师与学生都要走进田园,一起翻地、起垄、播种,并按照不同农时,种玉米、土豆、茄子、西红柿、向日葵等农作物,春种秋收。每次劳动结束后,学校都组织师生写日记、写感想,通过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活中的艰辛和快乐。

  鸡西市19中学的德育课则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记者看见学生们在肚子上戴着一个巨大的布包在地上捡拾各种物品,但又绝对不能碰到布包。游戏结束,所有学生都大汗淋漓,纷纷说这个游戏难度太高。可老师则告诉学生们,“母亲孕育你们的时候,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这样辛苦。”听了这话,学生们十分动容。很多学生说,一定要和妈妈说一句“您辛苦了,我爱你!”

  俞景福告诉记者,和小学生不同,初高中生正进入青春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抓好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初高中更重视体验,构建体验式课堂、创建体验基地、开展体验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等,力求通过各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

  鸡西市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引起省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教育部专家杨春茂表示,鸡西市以先进的理念、鲜活的形式,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从细微之处入手,强调各个学年段学生在日常习惯、文明行为、自我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不仅活化了教育资源,还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到了实处。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