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煤炭老区转型:"地下"转"地上" "黑色"变"绿色"
杨军 鹿江 记者 刘晓云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双鸭山市岭东区,在感受浓厚旅游文化氛围的同时,更惊叹于这个老区的人文环境、路网建设、城乡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显著变化。
曾几何时,“一面是光荣,一面是落后”,是人们对岭东老区的印象。如何跳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藩篱,成为岭东区的重要课题。
要发展,必须转型!岭东是双鸭山市重点产煤地之一,煤炭一直是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就要改“一枝独秀”为“百花争艳”。
“转型发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创新地走出一条适合岭东这个资源型老区的新路子。”区委书记张志福生动形象地指出,就是由“地下”走向“地上”、从“黑色”变成“绿色”。
经过科学调研论证,岭东区提出了建设宜工宜游宜居新岭东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全力实施了“打开大通道、念好山水经”的发展理念和“以煤为基、多业并举”的发展举措。
突出转型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全力上项目,重点抓招商,突出抓服务的经济工作理念。仅去年就运作千万元以上项目20项,总投资53.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项,形成了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的梯次推进格局。
这批项目全部竣工投达产后,预计年新增工业增加值2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新增财政收入2亿元,实现GDP翻番增长。此外,还有20多个后续储备项目,有望陆续转化为开工建设项目。
今年,该区重点推进建龙铁合金、金诺机械改扩建、休闲观光农业、南湖水上乐园三期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
走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子,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规划面积400公顷,集园区观光、果实采摘、农业科普、文化传承、土特产品销售、休闲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上游休闲农业观光带,全面拉开了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的帷幕。
突出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岭东区坚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旅游文化建设,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作为双鸭山安邦河流域文化发源地,煤炭文化起始地,城市发展策源地的优势,突出岭东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气息交相呼应的文化特色,规划建设一个文化园区,积极引导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理念等要素向文化园区集聚,将山水禀赋、人文资源、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山水风光游、南湖水上娱乐游和休闲农业观光游为重点,以青山、上游、南湖、寒葱沟、鸭嘴溪等景点为主导,科学设计黄金旅游线路,做好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温泉度假小区前期规划,研究开发建龙钢铁工业游,开辟森林徒步游。
去年,全区接待旅游者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增长4%。
突出城区建设加强环境治理
强力推进“两纵七横”路网建设,投入6000多万元,完成了滨水大道拓宽改造,新建了惠民路、爱民路和宝石路。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南直路和兴东大道的维修工程,宜居新区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完成滨水大道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兴民路,改建岭西路,修建岭西东山路,启动兴东大道与青山旅游区观光路建设。
以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示范项目为牵动,投资6900万元完成了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投资400万元完成了定国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同时,监管重点污染企业,取缔2家严重污染安邦河和寒葱沟水库的土选厂。城区年绿化面积达到6.43公顷,完成山坡、荒地造林500多亩。岭东区正在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绿半城湖”转变。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