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鸳鸯”背GPS南飞成中科院“情报员”
再有半个月,兆麟公园的“明星”——鸳鸯们就要借助西北风“南飞”了。临行前,有关部门给4只鸳鸯背上了GPS追踪器,脚上戴上了环志,另3只鸳鸯仅戴上环志。这些生活在闹市的野生水禽,从17年前《哈尔滨日报》的第一次报道开始,到今天与《新晚报》的上百篇报道,经过几代“鸳鸯记者”的跟踪采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不乏中科院、北京野生鸳鸯保护协会等科研单位及专业组织,兆麟公园的鸳鸯出名了。哈籍鸳鸯将一路飞向何方?它们在南方过得好不好?它们什么时候回来?明年还来,它们去哪里玩耍?这些谜底也将随着它们的迁徙一一解开。
今冬启程背上“小书包”
4只哈籍鸳鸯将精准“画出”南飞路线
15日一早,两张捕鸟网在兆麟公园湖面上铺开,区域锁定鸳鸯们经常栖息玩耍的地方。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副研究员王强、嫩江高峰鸟类环志站副站长李显达以及一些“鸳鸯粉”和兆麟公园的管理人员们静静守候在一旁。
6时20分左右,第一只鸳鸯落水后被捕捉。王强和李显达划船,小心翼翼地将这只鸳鸯从网上摘下来。鸳鸯虽不算猛禽,但突遇变故,也有些惶恐不安,不停地挣扎叫着。李显达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眼罩,给鸳鸯戴上,顿时小家伙老实了不少。当天,兆麟公园里一共捕了7只鸳鸯。科研人员们给每只鸳鸯都测量了身长、尾长、翅展以及嘴、头和脚的比例。科研人员选取其中4只鸳鸯背上了鸟类GPS追踪器,并在脚上佩戴了国际通用编号的环志,另外3只鸳鸯仅戴上了环志。有了GPS追踪器,鸳鸯南飞的路线将一目了然。
背上鸟类GPS追踪器的4只鸳鸯中,2只公、2只母。其中1只公鸳鸯是去年在兆麟公园里出生的,另1只公鸳鸯和2只母鸳鸯都是今年第四窝出生的。
GPS追踪揭秘生存状况
哪儿是鸳鸯冰城野外栖息地?谜底明年揭晓
同时,鸟类GPS追踪器将揭秘兆麟公园的鸳鸯在哈市的生存状况。
母鸳鸯带着小鸳鸯们跳巢后,就在兆麟公园里栖息。跳巢约50天左右,鸳鸯们完成换羽并学会飞行。鸳鸯们就不会昼夜待在兆麟公园里,公园里食物充足,鸳鸯们一般选择在早晨开园前回到兆麟公园,夜晚闭园后飞走到野外栖息。
“鸳鸯奶爸”小车告诉记者,他经过观察发现,鸳鸯成群飞出公园后都是往江北方向飞。也有不少“鸳鸯粉”驱车到江北寻找,但都没能找到。他们猜测滨江湿地、呼兰河口湿地、金河湾湿地和太阳岛湿地都是鸳鸯们最愿栖息的地方。明年,如果这些背着GPS的鸳鸯们还能回哈,这些谜底就都能揭晓。
同时,GPS所提供的数据还将指导“鸳鸯粉”们更科学地保护鸳鸯。明年3月末,鸳鸯从南方北飞的时候,哈尔滨的“鸳鸯粉”们会事先知道飞抵哈市的时间,并提前为可能在兆麟公园繁育的鸳鸯提供更好、更安静的环境。
好环境造就“闹市野生”
哈市成中科院首个市内野生水鸟热点关注区
闹市中繁育出野生鸟类,这样的矛盾事实似乎让人不解,但这些野生鸳鸯却做到了。在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中,鸳鸯的野外种群不少,它的科研价值也不如其他珍稀鸟类高,但为何要为兆麟公园的鸳鸯们背上GPS追踪器做科研?王强说,它们很特殊,闹市的公园里繁育野生鸟类,在国内很少见。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环境指标的好坏,它既包括生态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哈尔滨优越的城市环境指标已经得到了野生动物的认可。如果生态环境变好,但社会人文环境不好,鸳鸯也不会逗留。王强说,如果鸳鸯在兆麟公园抱窝期间,有人拿着长杆敲打巢箱,或故意制造噪音或故意伤害鸟类,鸳鸯都不可能留下来。
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对鸳鸯的热爱,在鸳鸯之间也“口口相传”。去年兆麟公园出生的一只小鸳鸯被渔网缠住,“鸳鸯粉”们热心搭救,并为它戴上环志,今年它又飞回来了,并带了不少伙伴。王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光顾哈尔滨,说明城市综合环境指标越来越好,这个意义远大于研究鸳鸯本身。正因为这群生活在闹市中的野生鸳鸯,哈尔滨成为中科院国内首个市内野生水鸟热点关注区。
链接
追踪器重13克
定位误差不超5米
鸳鸯戴上的GPS追踪器并不大,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重13克,如同一个双肩书包。两根背带套在翅膀根部,埋在羽毛下,追踪器背在鸳鸯颈部下方,太阳能电池板露在羽毛外,以便吸能充电。这种鸟类GPS追踪器在野生鸟类科研工作上应用很普遍,由于体积不大,很轻,对鸟类影响很小。这种追踪器可防水,适合鸳鸯这样的水禽佩戴。GPS追踪器与手机软件相连,间隔多久发回具体位置由手机设定,发回的位置精确度在5米以内。一旦没有信号,追踪器自动储存信息,待有信号时一并发回。
兆麟公园
优势得天独厚
对于鸳鸯的生存,兆麟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园内绿化覆盖率很高,园内古树名木众多,加上园中的小山与人工湖,营造了一处适合鸳鸯生长的栖息地。兆麟公园紧临松花江,一江之隔的众多湿地是鸳鸯生活的乐土。这样好的生态条件在国内并不多。近几年,相继有翠鸟、灰喜鹊等至少20多种野生鸟类光临兆麟公园。
瞧这打扮,俺是鸟里最漂亮滴。
我们不光会游泳,还会飞哦!
最爱享受悠闲时光,羡慕吧?
本版图片由“鸳鸯粉”孔祥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