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黑土地长期超载 退化流失日趋严重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二井镇自和村,村支部书记闫中杰拿着铁锹挖了不到30厘米,便露出了黄土。“黑土层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至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0至30厘米,并且每年都在继续退化。”闫中杰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东北黑土区采访发现,由于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黑土地资源恶化和损失呈现加重趋势。
黑土变瘦 每年流失1厘米
来自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至30厘米,每年流失的黑土层厚度为1厘米左右,而形成这一厚度的黑土大约需要三四百年时间,流失速度数百倍于成土速度。
类似自和村黑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现象,在东北并非个案。6月24日,农业部在哈尔滨召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推进落实会,来自东北四省(区)农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吉林省农委巡视员于文波说,吉林省黑土区每年流失表层土壤平均可达0.3至0.7厘米,耕地的犁底层深度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厘米左右下降到13厘米。同时耕层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下降,有机质以平均每年0.1%的速度下降,导致土壤生物学特征退化,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提高。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的阿荣旗、扎赉特旗是典型的黑土区,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黑土耕地质量呈现“三低”态势。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介绍,一是生态调控能力低。这两个旗耕地轻度以上的侵蚀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5.8%,其中有19.7%的耕地存在中度以上侵蚀,区域内耕层土壤变薄,地表砾石遍地、沟壑纵横,部分耕地处于弃耕边缘。二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阿荣旗、扎赉特旗旱坡地面积占46.6%,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无灌溉条件,旱地易旱,洼地易涝。三是综合生产能力低,这两个旗部分黑土层厚度从开垦出期的60至100厘米,减至20至30厘米,耕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25至35厘米,降至10至20厘米。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谭志娟说,宝贵的黑土地已经出现土层变薄、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等问题,“部分粮食主产区的黑土地,从开发初期的‘攥一把都能出油’‘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变成了如今的‘大沙包、破皮黄,咋上肥料不长粮’”。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2%。近年来,东北黑土区粮食总产占全国20%左右,商品粮占全国的1/3以上,可满足全国50%城市人口的粮食供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的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说,东北黑土退化突出表现在: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衡,土变瘦了;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土变硬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形成了侵蚀沟壑,土变少了。近年来,国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项目,黑土资源退化流失的趋势在局部地区得到延缓,但整体恶化的局面未从根本上扭转。重用轻养 种地就靠化肥撑着
黑土地“量减质退”的背后,除了丘陵漫岗地多、黑土表层疏松、水蚀和风蚀严重等自然原因外,还与过度开垦利用、不合理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以及长期忽视水土保持措施等密切相关。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保护意识不强,长期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是导致黑土地退化的根本。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说,当年开发北大荒,目的是增加产能,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只注重开发,不注意保护。从秸秆还田难中可见一斑。虽然秸秆还田是一项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但因秸秆收集难度高、粉碎成本大,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往往一烧了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卢昌艾说:“东北黑土区秸秆等有机物约有60%至95%被焚烧,还田量极少,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8%下降到3%以下,耕层有机质以年均1‰的速度下降。”
种植制度不合理也导致肥沃黑土流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受种植效益影响,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再加上粮食考核指标影响,粮豆轮作制度难以施行,导致大豆固氮肥田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种养业发展不协调,草食畜牧业发展滞后,玉米就地转化饲料比重低,有机肥资源明显不足等问题突出。黑龙江省黑河市纬度高,是我国传统的麦豆主产区。记者从黑河市农业局了解到,2011年黑河市玉米面积120多万亩,而今年达到554.44万亩。地方农业干部表示,玉米连续多年种植,原有的轮作体系遭到破坏,导致土壤养分单一消耗,黑土流失。
专家表示,施用有机肥、深翻深松等可以有效保护黑土,但这些费工费时且生产成本高,虽然有一些补贴,但受益面窄、补贴水平低,激励不足,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农民为了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只好多施化肥。近年来,化肥投入逐年加大,小型农机具普及应用,导致土壤板结硬化程度加剧,耕层变薄,犁底层变厚、变硬、上移,耕地质量变差,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
以使用化肥为例,农民普遍反映粮食增产主要靠使用化肥,明知会造成土壤板结,但还是照样用。黑龙江省富锦市水稻种植大户柳军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种了1200多亩水稻,备春耕时买了40吨化肥。“前几年,种自家的承包地,每亩地施肥二三十斤,而现在种地规模扩大,为了提高产量,每亩地用肥量70斤左右。”柳军力说,“现在农民种地就是靠化肥撑着,我们也知道化肥农药用得多会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结,但这就像抽大烟一样,不用不行啦。”
此外,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约束机制缺乏。目前,耕地质量保护方面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也没有对土地承包者、经营者明确的法律约束,虽然有关省区出台了保护条例,但执法尺度难掌握,权威性和强制性不够。
试点保护 加大投入集约经营
面对黑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近年来,东北各省区相继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今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黑龙江省双城区是典型的平原农牧业县,全区耕地面积351万亩,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90%。面对黑土日益退化的形势,双城区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种地与养地、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改善黑土地保育设施条件,一定程度上缓解黑土地退化趋势。
据双城区副区长钟兆斌介绍,目前双城已建设大中型沼气18个,分部式资源站3处,引进秸秆发电和有机肥生产等新能源企业34家,年可处理粪便150万吨、秸秆60万吨、生产有机肥130万吨。双城区希勤乡爱强村、同心乡同德村已连续10多年施用农家肥,双城区以此为基础,向全区246个行政村扩展,目前农家肥面积达到50万亩。从2006年开始,双城区推广“一年深松或超深松,一年旋耕,一年灭茬垄作”的新“三·三”轮耕制,每年深松面积100万亩。钟兆斌说,从实践看,深松整地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根层土壤的生产潜力,是一项长效机制。
黑龙江确定双城、龙江、桦川等9个县(市区)为黑土地保护试点县,在项目区黑龙江省推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如平底玉米连作区黑土地保护模式,主要采用加深耕层和活化黑土层、构建高效土壤肥水库、建立粮豆(草)轮作与反刍动物一体化的农田循环生产,解决平底玉米连作区耕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单一养分过度消耗、土壤微环境破坏等问题。
黑龙江省农委副巡视员李世润说,针对玉米连作完成的施肥量大、病虫草害加重等问题,采取米豆轮作,通过大豆固氮肥田增强土壤肥力,均衡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延缓地力衰退、减少农药使用量。
辽宁省实施了减缓黑土层变薄技术。辽宁省农委副主任陈健说,辽宁省选择铁岭县和法库县开展黑土保护试点,每个试点县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15万亩,试点期限3至5年。在项目试点县,辽宁省对3度以下的坡耕地,改为机械起垄横向种植;对3至5度的坡耕地,改为短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对5度以上的坡耕地,改为等高U型沟,纵向修排水沟。每亩补贴1000元,补贴资金100万元。
吉林省从去年开始,按照“由点扩面、先易后难、整合项目、综合治理”的路子,整合各部门项目资源,启动了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工程项目。据吉林省农委巡视员于文波介绍,今年吉林省投资8亿多元,在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等9个县(市、区)和华侨农场实施田间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农业灌溉用水污染防治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控肥控药控水等七大工程项目。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05年以来,农业部、财政部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和保护耕作等项目,安排东北四省区近20亿元资金,完成了县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有效促进了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提升了项目区耕地质量。
加快修复 明确耕地资源责任主体
专家表示,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治理不仅是一个区域性问题,更事关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珍贵的黑土地。
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项目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提高10厘米以上。同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60%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
谭志娟建议制定耕地保护法,形成以耕地保护法为核心,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环境保护法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严密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以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为目标,明确保护包括黑土地在内的各种耕地资源的责任主体,落实法律责任,引导政府、企业和农户依法规范保护耕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应将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使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制定国家级的黑土地综合治理规划,明确设立组织实施机构,统领黑土地综合治理,规划治理区域、内容和实施步骤。
还有专家提出,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加快黑土地的规模化与机械化经营。一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和地方官员表示,东北黑土区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作物种植结构,避免水稻、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的盲目扩张;大力培育和推广应用节水、节肥、节农药以及优质专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提倡用养结合,实现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还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头作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一定要有承担任务的载体,像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他们有保护黑土地的强烈意愿,又有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条件。如规模较大、设备较多、技术力量强。
此外,为保护黑土地,各级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专家表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强资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套取补助资金等,对违规操作造成资金流失的,要追回资金并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各级政府耕地质量保护目标责任制,把耕地质量保护纳入黑土区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制度,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