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爱辉区法院:新媒体上的司法公开新常态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地处祖国北疆边境线上的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法院,和全国法院一道,共同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该院充分运用新媒体推进司法公开工作,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形成司法公开新常态,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广接地气 新媒体拓宽公开渠道
走进爱辉区法院立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的“阳光司法,请您监督”主题宣传画,上面有法院网站、官方微博、庭审直播、裁判文书等的二维码,公众只要掏出手机,随手一扫,即可随时随地查阅爱辉区法院的各类信息。
“通过法院网站,可以让我了解到如何打官司,查询到案件情况,查看到开庭通知、裁判文书等信息,真是太方便了!”在爱辉区法院打过官司的刘先生在该院网站留言。
2014年2月,家住黑河市的刘先生因为一起借款纠纷案件忧心忡忡,“要不要打官司,这官司怎么打,能不能胜诉?”这些问题一时让他憋闷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尝试着登录爱辉区法院政务网站,发现该网站“诉讼指南”栏目有诉讼指导、常用文书、法律常识等内容,简直就是他的“武林宝典”,所有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从这里,他反复权衡了自己打官司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使自己心里有了底儿。
2011年11月,爱辉区法院网正式开通。网站包括“新闻中心”、“司法公开”、“诉讼指南”、“视频在线”、“庭审直播”等14个版块,23个栏目。全方位、立体性展示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工作。截至目前,法院网站共更新各类信息753条,为公众更加详细、客观地了解法院工作打开了一扇窗口。
“要把新媒体建设作为推进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阵地,成为社会和群众了解我院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个窗口我们要积极维护,规范管理。”爱辉区法院院长姜喜范说。
2014年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爱辉区法院组织全院干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宪法宣传日”活动。法官们走上街头宣传宪法;法院敞开大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观摩庭审,座谈交流,见证新任法官宣誓等。这一系列活动,该院都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实时直播,引起众多网友热议。
“再有这样的事儿,我也要参加!”一位中学生看到该院微博实时发出的消息后,在评论中留言。
网友“倔嗒嗒的小蜗牛”评论:“原来,宪法对我们的生活有这样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要更加关注宪法,让宪法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今年6月9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和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发起“带着微博说法官”活动,对爱辉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龙江最美法官”蓝晓娜一整天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微直播。直播活动通过记录多个不同地点的工作片段,辅以对法院工作人员、当事人、辖区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现场采访,点面结合,反映了基层法官的精神面貌以及日常工作状态。
此次活动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不到两天的时间,阅读量就达到113万次。网民们纷纷评论:“原来法官的工作这样忙碌,真挺不容易的”、“从这位法官身上看到了依法治国的希望……”
■敢于亮相
公正源于阳光透明
今年8月13日上午9点,爱辉区法院第三审判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姜喜范担任审判长审理的陈某盗窃一案庭审开始,该院网站对此次庭审全程直播。
“精神高度集中,一刻也不敢分神。”虽然在法院工作了30多年,姜喜范坦言还是感受到了压力,“自己主持庭审与在办公室批案完全不同,直播会让人更加专注。”
2014年以来,爱辉区法院对所有符合公开条件的案件全部网上直播或录播。截至目前,该院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共直播案件94期,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案件的庭审全过程。
早在2013年,该院就对4个审判法庭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实现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同步录像、同步记录“三同步”,均可满足网络直播要求。随之在同年10月,该院网站庭审直播栏目正式开通。
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一件件将要在互联网上公布的生效裁判文书被逐一点开——审判管理办公室网络管理员徐增新正迅速而仔细地再次核查、校对。在法官卢宏波看来,裁判文书上网实际上是对法官审判水平的综合检验,人民群众“眼里不揉沙子”,只有练好扎实的“内功”,才能让上网的文书经得起严苛的检验。
“原告如何诉求,被告如何辩解,有哪些证据,法官依据什么作出判决,一目了然。”爱辉区法院审监庭庭长刘桂玲表示,裁量权公开了,就可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使得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藏身之所。
今年以来,爱辉区法院严格按照裁判文书上网制度,已上网321份裁判文书,除涉及国家机密与个人隐私的以外,文书上网率达到100%。
黑河日报社记者刘增伟谈到爱辉区法院利用新媒体平台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时,表示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写稿件需要相关材料,只能到法院了解情况,费力又费时;现在关于法院各项工作的信息、案件情况都能在网上找到,法院的裁判文书上网更是为他负责的“法治版”提供了很多案例素材,非常方便快捷。
黑河市长海社区书记吴宝林说:“爱辉区法院通过微博、网站、庭审直播等媒体公开法院各类信息,保障了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杜绝了猜疑,受到辖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不久前,拖欠工程款长达6年的被执行人于某找到爱辉区法院执行局法官,主动交付了执行款。原来,于某的朋友、家人看到于某的名字在爱辉区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纷纷劝他还钱,他正在上中学的女儿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后,也劝爸爸赶紧还钱。于某说:“不能给孩子丢人,不能让孩子在学校抬不起头来!”
自2014年7月起,爱辉区法院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报纸、电视台、公共宣传栏公布的基础上,通过官方微博、法院网站进行了发布。同时以“法官提醒”、“讨薪提示”的形式发布预防和处理恶意欠薪的相关知识,让全社会了解法院对打击“老赖”、倡导社会诚信的决心和信心,把更多信息传达给群众,督促“老赖”们及时履行法律义务。
双向互动
赢得赞誉支持
今年2月15日,爱辉区法院网络管理员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爱辉区法院对我所反映的案件高度重视,能够将办理过程及结果及时回复我,对此我表示感谢,法院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这是一位网友在个人博客中对爱辉区法院及时回复他的投诉,给出的高度赞扬。
2014年来黑河打工的河南人郑某,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合同,老板经常以工作出错为由,克扣、拖欠工资,因为是外地人,郑某深感无助。
在一次看电视时,郑某看到了爱辉区法院网站的二维码宣传广告,喜欢上网的他便抱着一丝希望向“院长信箱”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令他惊喜的是,第二天就收到了法院的回复。回复中不仅告诉他立案该准备什么材料,到哪儿办理,诉讼费收费标准等等,还对他的顾虑进行了释明,请他相信法院一定会对所有当事人公平对待,对案件公正处理。
随后,他根据回复信息提示,到爱辉区法院立了案。由于案件事实清楚,标的额不大,爱辉区法院小额案件速裁庭当天就组织双方调解,3天后郑某就拿到了拖欠的工资款。
“院长信箱”的受益人还有很多。2013年7月,爱辉区法院“院长信箱”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来信的是一起强奸案件中被害人的母亲陈女士,她说自己的女儿精神发育迟滞,系智力残疾人。现在罪犯虽然已经绳之以法,但一想到开庭时会见到被告人,自己和女儿都会受到刺激,实在不想直接面对。
来信第一时间转到了分管副院长孟庆祯面前。孟庆祯理解作为母亲的辛酸和无奈,他决定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妥善解决这个难题。
经过与上级法院沟通,开庭时,法官将被害人和陈女士安排在黑河中院审判庭,法官利用远程视频组织庭审。双方通过屏幕即可辩论、质证和陈述。庭审结束后,法官当场将文字记录材料通过网络传至被害人,经过核实后签字确认。
“通过远程视频,我和女儿既参加了庭审,又避免了和被告人正面相对。”庭后,陈女士感慨地说,“我发出这封求助信时,家人都劝我不要抱有什么希望,没想到法院真的为我解决了难题。看来院长信箱不是摆设,而是真办实事啊!”
在一些群众眼中,法官的工作和生活既严肃又神秘。爱辉区法院克服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以宣传优秀法官先进事迹为契机,选取本院办结案件中的真实案例,由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两部,通过新媒体向公众传播,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法官的辛苦和压力,更加理解法院和法官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黑河市直属小学校长费聿玲视察爱辉区法院时说:“人民群众从了解法院、法官,到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司法活动中来,消除了公众对法院工作的陌生感、神秘感,形成了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