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17时30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清河湾一处荒地,随着对讲机里传出声音:“第17桶化工原料DD混合剂已挖掘出来,所有危化品成功换装封闭,现场污染土壤清理告一段落,并将装车转移至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进行焚烧处置。”现场数百名防化、特警、公安与各类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瞬间欢呼起来。
现场总指挥魏亚伦来到气象应急指挥车前,向哈尔滨市气象局副局长李帅和省气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祝先表示感谢:“危化品顺利挖掘清理,气象部门功不可没。”另一边,市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负责人康恒元摘下防毒面具,在熟练地拆卸自动气象站后拿起手机向家人报平安。
此前,哈尔滨市清河湾在拆迁和土地整理时发现,该区域废弃的化工厂地下防空洞中存有大量氯丙烯、二氯丙烷、二氯丙烯等危险化学品。由于该地块长期废弃,防空洞已坍塌,加之地处商业中心附近,如不及时处理,环境隐患将直接影响数十万人的生产生活。
10月9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市长宋希斌为总指挥、各部门参加的联席指挥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气象部门负责预报容易出现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的天气,为污染物挖掘清理寻找适宜的日期,并在挖掘现场监测气象条件,提供现场区域逐15分钟的气象监测实况及精细化天气预报。
接到任务后,哈尔滨市气象局迅速成立决策指挥中心,为正式挖掘提供专项气象预报和实况分析;同时,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在现场建立四要素自动站开展实时监测。接到市气象局的求援后,省气象局调动省气象应急指挥车到现场移动监控风向、风速等情况,省气象信息中心配备技术人员提供现场应急监测与通信保障。
从10月15日起,市气象台联合市环境监测中心,制作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及未来一周天气情况,24小时值守监测天气变化。原定的挖掘清理时间是10月19日至23日,但气象部门预测这段时间天气回暖,易出现雾-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市政府随即决定将清河湾危化品挖掘清理时间推迟到风力、风速比较适宜的10月29日,并在27日、28日开展两次探测性挖掘,精确定位危险化学品埋藏地点。
10月29日7时,环保、安监、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工作人员齐聚清河湾动迁区荒地,开始对危化品进行挖掘清理。市气象局局长邓树民进驻设在市环保局的联席指挥中心,气象服务人员奔赴清河湾施工现场。市气象台通过可视化会商系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汇总综合监测数据,每15分钟向指挥中心滚动发送一次未来3小时预报和决策建议,为现场决策指挥和施工提供科技支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前期的土方挖掘、防化部队技术挖掘、沾染危险化学品的清洗消毒、污染残土转移运输等相继结束。当挖掘清理工作顺利完成的消息传来时,瞬间的放松让10个小时不间断坚守在气象决策服务一线的张雪梅长舒了一口气:“很多人跟我们一样,在幕后默默地奔忙着。”(兰博文 张雪梅 袁长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