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应初霜适时收获

20.09.2016  20:33

  2016年黑龙江省大豆呈恢复增长趋势,播种面积较2015年增长近20%,增加种植650多万亩。大豆种植结构也以食用的高蛋白、豆浆豆、芽豆、高产高油大豆为主,因生态区不同有所差异。

  今年的气候条件对大豆生长有不同程度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研究员栾晓燕介绍说,5~6月份低温多雨,东部三江平原播期拖后10~20天;中、南部区因6月份雨量偏大,大豆明显徒长,株高比常年高10~20厘米。7~8月份全省干旱,大豆有落花落荚,对中早熟品种鼓粒有影响,对晚熟品种影响不大。西、北部地区播种后一直处于干旱状态,齐齐哈尔地区干旱严重,大豆只有30~40厘米高。8月末的强降雨虽缓解全省旱情,但台风造成东部地区的大豆倒伏严重。栾晓燕提醒广大种植户,黑龙江今秋降水略多于常年,气温略高于常年,初霜冻全省大部分地区较近年略晚,对大豆生产有利,要注意大豆适时收获、脱水。

  今年国家对“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进行宏观调控,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玉米面积锐减,大豆面积大幅回调,全局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227万亩,是有史以来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

  今年4月底5月初天气较好,大豆播种正常,没有受到影响,但自进入五月中下旬便出现了连续的低温降雨,对大豆出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苗普遍拖后2~3天。进入七月份降水异常偏少。据统计全局7~8月平均降水量50.4毫米,比常年同期250.1毫米,少199.7毫米,是有史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对大豆生长造成了影响,生育进程较缓慢,比常年晚一周左右,落花落荚较多,干物质积累少,即使能形成粒的,百粒重也较低,导致产量偏低。

  面对严重旱情,该管理局多措并举,积极采取各措施抗旱自救,努力减少旱灾损失。充分利用一切抗旱水源和设施设备,科学调度和利用一切水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作用,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由于干旱易导致大豆病虫害发生,九三管理局植保站加大了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组织防控,科学制定防治配方,及时发布了植保信息服务,预防病虫害大发生,减少了次生灾害的形成,防止造成新的损失。同时根据气象台预报,抓住仅有的几次降雨,在雨前及时对大豆田进行中耕深松,以蓄水保墒,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土壤含水量。为确保大豆在霜前正常成熟,利用飞机航化对大豆进行了全面积促早熟作业。同时,提前做好秋收和“三秋”所需物资准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了农机具的检修和改装工作,特别是针对株高偏矮的大豆,将提前做好收获机的改装工作,保证大豆收获质量,减少损失。

  九三管理局农业局局长蒋明明说,通过落实有效措施,继续实施科学抗旱,才能减少灾害损失。九三管理局要求尽全力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土壤条件稍好的地块推广应用点灌、穴灌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并加快新水源工程开发,努力提高抗旱水源的保障能力。

  在抗旱过程中,针对土壤条件要做到先壤质土,后砂质土。壤质土土壤条件好,增产潜力大,要作为抗旱的重点;针对地块条件要做到先出苗好的高产地块和减产幅度小的地块,后出苗差的低产地块和减产幅度大的地块;针对受灾情况要做到先临界,后绝产。针对灌水措施要做到先喷灌,后漫灌。喷灌投入少,比漫灌要好很多,能采用喷灌的一定要喷灌。

  加强大豆后期管理,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时,实施农业等综合措施,有效促进粮食的丰收。灌完水的地块在作物生长趋于正常的情况下,要尽快航化喷洒叶面肥,促进作物生育进程,提高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