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科技创新支撑龙江产业“强筋壮骨”

24.08.2016  01:32
  □本报记者彭溢
  日前,泰来县一位农民来到省农科院求“金豆”,因为他听说这里新培育的大豆品种生出的豆芽前后粗细相同,出口到韩国,利润是普通大豆的两倍多。科技创新让大豆变成了“金豆”,促进了我省大豆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仅今年的省科技奖获奖项目中,就有85.8%的项目与我省十大产业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支撑了龙江产业“强筋壮骨”。
  抢救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选育专用大豆提升国际竞争力
  说起大豆,人们首先会想到黄色的豆子,而日前在省农科院副院长来永才研究员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十余种大豆,有黑色的、褐色的,还有黑黄相间的,它们都比普通的黄色大豆小。“这些都是野生、半野生大豆”,来永才告诉记者,它们当中就有泰来县农民所求的“金豆”的“父辈”。
  别看野生大豆个头儿小,却个个“身怀绝技”,分别具有高异黄酮、抗草甘膦、抗冷、抗旱、耐盐等优异基因。“种质资源是培育一切新品种的源头”,来永才说,“如缺乏种质资源、没有可利用的优异基因,即使育种家的技术手段再先进,也只能是‘无米之炊’。
  30多年来,省农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经过4代科研人员的努力,抢救性地保护了分布在我省的4368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并通过遗传分析方法、分子辅助手段等对这些“黄金”种质资源进行研究,获得优异种质291份,培育了含有野生大豆优异基因的新品种19个。近三年,这19个新品种推广面积1245万亩,实现增收5.7亿元。该项成果获得了2016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卖得好”倒逼“种得好”。来永才告诉记者,近年来,耕作栽培研究所根据市场对大豆的高蛋白、高异黄酮等特性需求,选育专用豆、特用豆,除了可出口韩国的“金豆”,还有“龙小粒豆一号”,作为制作纳豆的专用品种出口日本,还有黑皮青瓤专做豆豉鱼的大豆等。丰富的专用大豆品种,在避免
  种植单一大豆品种受市场价格波动大、可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升了我国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像这样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强筋壮骨”的科技成果比比皆是。据省科技厅统计,在今年省科技奖奖励的274个项目中,与我省十大产业紧密结合的项目达235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85.8%。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升级
  发电需要大量冷却水,而在内蒙古、山西、宁夏等我国富煤地区要建立大型火电厂,却缺少水资源。怎么办?国际通用的方法是采用大型空冷机组,即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对发电设备散热。 
  “当时国际上只有阿尔斯通和西门子两家公司掌握空冷技术,但其价格昂贵,无法满足我国大规模建设火电厂的需求。”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宏涛告诉记者,面对国家的战略需求,2000年左右,公司联合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整套空冷系统技术的自主开发。其“大型汽轮机直接空冷系统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国家发改委‘十二五’大型直接空冷国产化示范工程”项目。
  历经十余年的联合研发,该项目突破了空冷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冷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空冷成套设备国产化和商业化,使我国的直接空冷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项目研制的600MW级和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共新增利润41.63亿元。
  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成功典范。从对今年省科技奖奖励的项目分析可以看出,由企业主持完成和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省科技奖获奖项目中,生物产业项目最多,占37%。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奥拉西坦注射液”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立足于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及痴呆患病率风险压力增加的问题,经过科研团队集体攻关采用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获得发明专利,并获得新药证书,依托该项目制备的产品占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达1/4左右。
  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创新发展。据统计,2016年省科技奖获奖项目近三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利润、创汇和节支)达1123.85亿元。
  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促进创新链对接产业链
  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T700级碳纤维碳化中试生产线及工艺研究”,历经5年的攻坚克难和调试生产试验,完成了T700级碳纤维碳化中试生产线设计制造,年产5吨碳纤维的碳化中试生产线抗拉强度和线密度值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原丝到碳丝的全工艺流程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研发成功,解决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这两个关键的瓶颈问题。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围绕我省“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在征集近千项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针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矿产经济等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完成了省级研发重大项目评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石墨新材料领域,制订并出台了《黑龙江省石墨烯三年行动计划》;在3D打印技术领域,支持哈尔滨鑫达新材料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领域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经费1450万元。在农业农村领域,组织谋划了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群防群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中国母乳数据库的建立及母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制与开发等7个重大研发项目。
  省科技厅积极在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方面主动作为。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拉长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产业链条,加快激活“老字号”存量,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产学研联合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指南,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研发项目,促进石墨、煤炭、石油和粮食等资源精深加工领域技术创新,集成解决“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油头化尾”的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中小型燃气轮机、机器人、石墨烯、蓝宝石、卫星导航等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关注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实现终极目标前的技术溢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