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湿地深处“护鸟”的“猎人”

25.08.2014  18:07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8月25日电(程露、樊迎春)“护鸟人”与“猎人”这两个有着明显矛盾的角色在62岁的董义身上奇妙地实现了融合。

  他身穿印有“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字样的坎肩,挎着专业摄影相机。很难想像,24年前,他曾是一个业余猎人。在他的枪口下,大雁、野鸭、苍鹭等湿地常见的鸟儿都曾从天而落。

  作为黑龙江省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和专业观鸟摄影师,董义并没有放弃“猎人”的角色,只不过如今他“”的是那些伤害鸟类的人。用他的话说,他对湿地里的鸟类从“疯狂”的捕杀变成了“执着”的爱护。这种转变发生的很突然。

  九十年代初,猎枪还可以在办证的情况下使用,董义单位的同事都喜欢在周末里打上几枪,找点乐子。“当时看到天上的飞鸟落在自己面前,有种征服的喜悦。”他说。

  有一天,他和朋友照例在湿地里打鸟,打下了一只大雁。他们知道大雁是忠贞鸟,一只被打落,“同伴”一定会回来找,于是兴冲冲地等着把那只也打下来。果然,当天晚上那只寻找自己伴侣的大雁在他们头顶盘旋,可惜一直飞得比猎枪射程高,让他们无可奈何。

  “大雁叫得嘹亮而清澈,不多会儿,声音开始变得沙哑、吃力,再过一会儿,大雁的声音像带了血,喑哑刺耳,简直可以用凄厉来形容。”董义说。那只大雁叫了整晚,他也彻夜未眠。

  董义突然明白,鸟类也有属于自己的感情,也会因为失去伴侣和同伴而悲痛欲绝。就像人类失去了亲人。 “我们要尊重和保护鸟类的生存权利和自由”。

  董义放下了猎枪,却开启了与鸟类的另一种情缘。这缘分,一结就是20多年。通过订阅各种有关动物的杂志,他开始了解鸟类基本知识,并在假期里频繁地出入大庆的各个湿地,观鸟、拍鸟。

  “爱鸟的人不一定拍鸟,拍鸟的人一定爱鸟”,这是董义的观点。他拿起了相机,通过镜头,他认识到鸟的美,也坚定了爱鸟护鸟的决心。

  他的第一部专业相机花了自己三四个月工资,但他觉得值得。在他的努力下,大庆市在2007年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由当初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

  “有好多次,我阻止别人打猎,不法分子就拿猎枪指着我,叫我不要多管闲事,还说要伤害我家人。”董义说。按照规定,作为民间组织成员,董义没有权力没收别人的工具,哪怕是违法捕猎的人,但他经常“越权”,没收过好多猎人的枪支工具,再交给其他部门处理。

  这些年,董义救助了大概1500只鸟,其中包括上百只国家级保护鸟类。但面对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鸟类数量骤减的残酷现实,他有些情难自已。“只有芦苇、水草,没有鸟类的湿地,其实是没有活力的。”他说。

  走在龙凤湿地保护区的鸟类长廊上,董义指着一幅自己的作品。照片中的一片水域落满了几十只野鸭,天空上还有几十只正在准备降落。他说为了拍到这个场景,他凌晨3点多进入湿地草丛里隐藏,终于在黎明等到了这个绝美的画面。

  湿地和湿地鸟类对人居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以开发石油建城的大庆市,董义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龙凤湿地保护区外面的小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雕塑,是两杆特别的“”。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枪杆是弯曲的,还有鸟站在枪杆上休息娱乐。据说这个作品的创意灵感正是来自董义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打鸟的枪杆都弯了,鸟可以站在枪杆上,那么人和自然或许就真的和谐了。”董义说。(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