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湿地深处“护鸟”的“猎人”
【解说】董义是黑龙江省大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和专业观鸟摄影师。很难想像,24年前,他曾是一个业余猎人。在他的枪口下,大雁、野鸭、苍鹭等湿地常见的鸟儿都曾从天而落。“护鸟人”和“猎人”,这两个矛盾的角色在62岁的董义身上奇妙地“结合”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猎枪可以在办证的情况下使用。董义的同事喜欢在周末出去打上几枪,找点乐子。董义说,当时看到天上的飞鸟落在自己面前,有种征服的喜悦。
【同期】观鸟摄影师 董义
湿地多,草原多,吸引的鸟就多,同时引来打猎的人也多。我应该是从1983年、1984年开始打猎,那时候打猎也是周边的我们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的感染,到周末了(打猎)。打回来一只鸟啊,打回来一只雁,所以跟着他们也是玩,就开始学打猎。我们那时候打水鸟比较多,草原鸟也打,比方说水鸟,鸭子啊,大雁啊,苍鹭等,那时候枪在手里,看见什么打什么。
【解说】如今,董义并没有放弃“猎人”的角色,只不过如今他“猎”的是那些伤害鸟类的人。用他的话说,他对湿地里的鸟类从“疯狂”的捕杀变成了“执着”的爱护,这种转变发生得很突然。
【同期】观鸟摄影师 董义
你听起来不是雁的叫声,那种沙哑,那种哀鸣,拉长音的那种叫。那就是雁与雁之间的情侣关系,它那种叫声太震撼你了。所以我回来以后,1990年,决定不能再打了,坚决不打了。就这么的,我就开始放下枪。
【解说】董义放下了猎枪,却开启了与鸟类的另一种情缘。这缘分,一结就是20多年。通过订阅各种有关动物的杂志,他开始了解鸟类基本知识,并在假期里频繁出入大庆的各个湿地,观鸟、拍鸟。
【同期】观鸟摄影师 董义
我们拍鸟,镜头的瞬间对鸟的凝固,发现了鸟的美,所以你不可能不去爱它。通过拍鸟,你是真正了解鸟,知道了鸟的那种情感,所以更知道了它的美,所以你肯定就更加爱鸟。
【解说】董义的第一部专业相机花了自己三四个月工资,但他觉得值得。在他的努力下,大庆市在2007年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并由当初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
【同期】观鸟摄影师 董义
我们救助的鸟应该上千了,应该在一千五六百只吧。这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得有将近二十只,二级保护动物也得数量在百十只左右。
【解说】走在龙凤湿地保护区的鸟类长廊上,董义指着一幅自己的作品。照片中的一片水域落满了几十只野鸭,天空上还有几十只正在准备降落。他说为了拍到这个场景,凌晨3点多进入湿地草丛里隐藏,终于在黎明等到了这个绝美的画面。
【解说】湿地和湿地鸟类对人居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以开发石油建城的大庆市,董义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龙凤湿地保护区外面的小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雕塑,是两杆特别的“枪”。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枪杆是弯曲的,还有鸟站在枪杆上休息娱乐。据说这个作品的创意灵感正是来自董义的故事。
【同期】观鸟摄影师 董义
(雕塑)两个意思,一个是禁止狩猎,第二个警示人们,看没看到枪都被弯过来了,不可以打猎了,就说我们应该主动去参与保护才行。所以说,鸟都能够落在枪管上,就说明人和野生动物的一种和谐。
新华社记者 何山 、 马迪 大庆报道。(完)(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