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逐年增大,增产贡献逐年增长,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一直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个全国第一”,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一、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整合专项资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规划建设“绥庆北”200万亩优质粳稻示范区等一批大项目,成为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现代化农业样板。水田区重点支持水田改善和“旱改水”工程,推进渠系配套,建设育秧大棚和浸种催芽车间;旱田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增强旱灌能力。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共建设高标准农田697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2.6亿斤。
二、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围绕水稻、玉米、奶牛、肉牛、生猪、马铃薯、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大批规模化优质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促进产业升级。全省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145.4万吨,新增肉产量3.21万吨、奶产量9.2万吨,新增蔬菜产量7.2万吨。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本205.2亿元,扶持龙头企业487个;通过财政补助扶持龙头企业195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592个。
三、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补贴方式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108个,购置大中型农机具7743台套,推动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
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注重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将节水技术、栽培技术、新品种引进、优良品种扩繁、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综合组装,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积温带的科技组装模式,促进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品质持续提升。
五、大力搞好生态环境治理,在探索生态脆弱区治理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深入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累计治理面积达到2321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支持草原恢复和沙化治理,推广使用有机肥,支持低碳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设施建设,优先扶持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项目,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