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委发布 做好防涝抗灾准备
本网讯 7月18日,黑龙江省农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涝抗灾及灾后生产自救的通知》,同时发布《玉米水稻大豆主要粮食作物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应对强降水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充分做好防涝抗灾和农业生产抗灾自救工作。
7月10日至7月16日,黑龙江平均降水量为48.6毫米,比常年偏多72.3%。局地连续遭遇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造成部分农田受淹,农业基础设施毁坏。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18日-20日,该省中南部将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黑河南部、伊春、绥化、大庆、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北部累计降水量为25-50毫米,其中黑河南部、齐齐哈尔北部、伊春南部、绥化大部、哈尔滨大部地区为50-80毫米。
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工作。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气象、水利等各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和灾情的变化,要根据气象条件和灾害发生趋势,提早做好各项农业抗灾准备工作,储备好物资、资金和队伍。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农民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努力做到覆盖到村、落实到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已发生灾情的,迅速制定农业生产抗灾自救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技术措施,组织基层干部群众投身农业生产抗灾自救工作,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要全力抢排田间积水。充分发挥排水工程作用,降低沟渠水位,加快顺水排水进度。对低洼农田积水地块,要迅速组织人力、物力,采取深挖扩容、清淤除障等疏浚措施,加快排水散墒。对不具备挖沟条件的,要架设水泵,设置临时泵站,采取强排措施,快速排除农田积水,减少农作物水淹时间。
三要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当前,黑龙江玉米已经陆续进入抽雄期,水稻处在孕穗期,大豆正值盛花期。对受淹作物,要指导农民通过排水降渍、扶苗洗苗等灾后田间管理措施,促进受灾作物及早恢复生长,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对于绝产绝收地块,及时改种秋菜等生育期较短作物,全力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点。
四要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安排各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根据受灾程度,指导农民科学抗灾自救。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受灾地块,积极协调保险公司,搞好灾情核查工作,做到早赔付、早兑现,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玉米
(一)抢排田间积水。对水淹的玉米田,要全力尽早抢排积水,降低水位和田间土壤含水量,增加通气性,恢复玉米根系呼吸活力,确保正常生长。
(二)喷施叶面肥。天气转晴后,应用高杆喷雾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营养制剂,弥补根系吸收养分不足,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
(三)强化田间管理。去除空秆、病株和老化底叶,特别是受水淹后已失去功能的老化、枯死底部叶片及时打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由于田间积水、植株损伤、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极易引发茎腐病、大斑病等病虫害。要加强预测预报,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
二、水稻
(一)抢排田间积水。对过水或水淹地块,及早排水,清除冲积物,清除烂黄叶,减少压伤和腐烂现象。
(二)充分晒田护苗。排净田间积水后要晒田2-3天,排放有害气体、增加通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恢复水稻正常生长。
(三)科学防控病虫。防控水稻穗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结合应用叶面肥喷施防治药剂,防止茎叶腐烂及病害发生。
(四)加强田间管理。割除池埂大草,增强通风透光,促进干物质积累。
三、大豆
(一)抢排田间积水。对水淹地块,要全力抢排积水,及时排净,恢复大豆根部呼吸活力。
(二)喷施叶面肥。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制剂,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延长叶片功能期,确保有机物的正常合成及运输。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由于田间积水、植株损伤、土壤水分饱和、空气湿度大,极易引发病虫害。要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