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引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增长、综合实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竞争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当前,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全力打造十大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确保全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根据产业竞争力基本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我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找准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及时制定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一、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基本理论和模型构建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竞争力有两个层面:一是国际层面,二是国内层面。前者通常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后者则指一国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即区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区域产业的区际竞争力,可简称为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对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根据制造业的特点和基础数据获取情况,初步建立了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业基础竞争力、产业生产竞争力、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四个方面共计18项指标。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 要素层 | 指标层 | |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基础竞争力 | (1) | 产值规模指数 |
(2) | 利税规模指数 | ||
(3) | 资产规模指数 | ||
生产竞争力 | (4) | 资金利税率指数 | |
(5) | 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指数 | ||
(6) |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数 | ||
(7) | 总资产贡献率指数 | ||
(8) | 流动比率指数 | ||
(9) |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数 | ||
市场竞争力 | (10) | 相对专业化系数 | |
(11) | 外向度 | ||
(12) | 市场占有率(%) | ||
(13) | 产品外销率指数 | ||
技术创新能争力 | (14) | 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 | |
(15) | R&D经费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指数 | ||
(16) | 单位新产品开发经费创造的销售收入 | ||
(17) | 新产品产值比率 | ||
(18) | 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比重(%) |
1. 反映制造业基础竞争力的指标
(1)产值规模指数=区域制造业总产值/全国制造业总产值。 (2)利税规模指数=区域制造业利税总额/全国制造业利税总额。 (3)资产规模指数=区域制造业总资产/全国制造业总资产。
2. 反映制造业生产竞争力的指标
(4)资金利税率指数=区域制造业资金利税率/全国制造业资金利税率。其中,制造业资金利税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制造业已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与同期制造业资产(固定资产净值与流动资产之和)之比。 (5)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指数=区域制造业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全国相应制造业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 (6)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数=区域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100%。 (7)总资产贡献率指数 =区域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全国制造业总资产贡献率,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 + 税金总额 +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公式中:税金总额采取的是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的合计值;平均资产总额采取的是期初期末资产合计的算术平均值。 (8)流动比率指数 =区域制造业流动比率/全国制造业流动比率。其中,制造业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9)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数=区域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全国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其中,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制造业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制造业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3. 反映制造业市场竞争力的指标
(10)相对专业化系数=区域制造业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比重/全国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 (11)外向度=(区域制造业相对专业化系数-1)/制造业相对专业化系数。 (12)市场占有率(%)=区域制造业销售产值/全国制造业销售产值×100。 (13)产品外销率指数 =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交货率/全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交货率。产品出口交货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制造业销售产值×100。
4. 反映制造业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指标
技术创新竞争力的5个指标数据由于各省没有细分行业统计数据,所以采用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代替。 (14)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 (15)R&D经费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指数=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销售产值比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销售产值比重。 (16)新产品产值比率=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比率。新产品产值比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工业销售产值。 (17)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比重(%)=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 (三)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搜集2012年全国及30个地区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的18个指标值(因西藏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太小,为不影响评价效果予以剔除)。根据相关理论,构建如下评价模型: 其中,F i 为第i个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综合得分,β j 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X ij ’为第i地区第j个指标X ij 标准化后的值。 各标准化指标的权重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数为18,样本容量为30的一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4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9%。各主因子对应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见下表,各主因子的原始变量载荷矩阵见下表。 各主因子对应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
因 子 | 1 | 2 | 3 | 4 |
特征值 | 8.3833 | 4.1246 | 2.1143 | 1.5597 |
方差贡献率(%) | 46.574 | 22.914 | 11.746 | 8.665 |
累积方差贡献率(%) | 46.574 | 69.488 | 81.234 | 89.899 |
因 子 | ||||
1 | 2 | 3 | 4 | |
X1 | 0.86390 | -0.32891 | -0.36829 | 0.00965 |
X2 | 0.87385 | -0.21387 | -0.38951 | 0.02812 |
X3 | 0.84887 | -0.40179 | -0.29209 | 0.02915 |
X4 | 0.47070 | 0.84870 | -0.12655 | 0.10830 |
X5 | 0.51324 | 0.67000 | 0.19417 | 0.41167 |
X6 | 0.31360 | 0.63583 | 0.00005 | 0.60497 |
X7 | 0.49847 | 0.82781 | -0.18497 | 0.06627 |
X8 | 0.64973 | 0.37566 | 0.39457 | 0.20317 |
X9 | 0.38853 | 0.55496 | -0.47905 | -0.41900 |
X10 | 0.82521 | 0.25410 | 0.11713 | -0.34457 |
X11 | 0.78579 | 0.30792 | 0.13141 | -0.33336 |
X12 | 0.85265 | -0.29763 | -0.40158 | -0.01112 |
X13 | 0.73390 | -0.37194 | 0.40111 | 0.12311 |
X14 | 0.83345 | -0.45444 | -0.18226 | 0.13043 |
X15 | 0.59583 | -0.38608 | 0.57524 | 0.14217 |
X16 | 0.40016 | 0.32624 | 0.32543 | -0.66245 |
X17 | 0.65387 | -0.14198 | 0.66674 | -0.17795 |
X18 | 0.73923 | -0.48265 | -0.02783 | 0.19152 |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 ||||
因 子 | ||||
1 | 2 | 3 | 4 | |
X1 | 0.9539 | 0.0755 | 0.1796 | 0.2058 |
X2 | 0.9259 | 0.1755 | 0.1314 | 0.2377 |
X3 | 0.9337 | 0.0261 | 0.2632 | 0.1623 |
X4 | 0.0526 | 0.8676 | -0.1643 | 0.4325 |
X5 | 0.0120 | 0.9167 | 0.2271 | 0.1654 |
X6 | 0.0164 | 0.9252 | 0.0245 | -0.1083 |
X7 | 0.1091 | 0.8390 | -0.2004 | 0.4652 |
X8 | 0.0976 | 0.6308 | 0.5140 | 0.2977 |
X9 | 0.2594 | 0.3266 | -0.4795 | 0.6783 |
X10 | 0.3678 | 0.3015 | 0.3112 | 0.7449 |
X11 | 0.3105 | 0.3335 | 0.2900 | 0.7409 |
X12 | 0.9491 | 0.0834 | 0.1336 | 0.2268 |
X13 | 0.4621 | 0.0576 | 0.7899 | 0.1108 |
X14 | 0.8949 | 0.0369 | 0.3811 | 0.0632 |
X15 | 0.2756 | 0.0068 | 0.8815 | 0.0459 |
X16 | -0.1130 | 0.0240 | 0.2232 | 0.8649 |
X17 | 0.1261 | 0.0337 | 0.8483 | 0.4327 |
X18 | 0.7609 | 0.0149 | 0.4870 | -0.0239 |
提取方法 : 主成份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全体旋转法。旋转在 6 次迭代后收敛。 |
公式中 ,X ij ’ 为第i地区第j个指标 X ij 标准化后的值。此模型更加直观的表达形式见下表: 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三层模型
目标层 | 主因子得分层 | 指标层 | |||
i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综合得分 | 发展潜力因子F i1 | 权重0.518 | 产值规模指数 | 权重μ 11 | =0.1760 |
利税规模指数 | 权重μ 12 | =0.1709 | |||
资产规模指数 | 权重μ 13 | =0.1723 | |||
市场占有率(%) | 权重μ 14 | =0.1752 | |||
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 | 权重μ 15 | =0.1652 | |||
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比重(%) | 权重μ 16 | =0.1404 | |||
产出效益因子F i2 | 权重0.255 | 资金利税率指数 | 权重μ 21 | =0.2076 | |
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指数 | 权重μ 22 | =0.2193 | |||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数 | 权重μ 23 | =0.2214 | |||
总资产贡献率指数 | 权重μ 24 | =0.2007 | |||
流动比率指数 | 权重μ 25 | =0.1509 | |||
创新能力因子f i3 | 权重0.131 | 流动比率指数 | 权重μ 31 | =0.1694 | |
产品外销率指数 | 权重μ 32 | =0.2604 | |||
R&D经费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指数 | 权重μ 33 | =0.2906 | |||
新产品产值比率 | 权重μ 34 | =0.2796 | |||
市场绩效因子f i4 | 权重0.096 |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数 | 权重μ 41 | =0.2239 | |
相对专业化系数 | 权重μ 42 | =0.2459 | |||
外向度 | 权重μ 43 | =0.2446 | |||
单位新产品开发经费创造的销售收入 | 权重μ 44 | =0.2855 |
地区 | 综合得分 | 位次 | 地区 | 综合得分 | 位次 | 地区 | 综合得分 | 位次 |
广东 | 1.662 | 1 | 辽宁 | 0.085 | 11 | 云南 | -0.213 | 21 |
江苏 | 1.654 | 2 | 四川 | 0.076 | 12 | 海南 | -0.223 | 22 |
山东 | 1.298 | 3 | 江西 | 0.074 | 13 | 陕西 | -0.296 | 23 |
浙江 | 0.656 | 4 | 湖北 | 0.062 | 14 | 黑龙江 | -0.556 | 24 |
上海 | 0.505 | 5 | 北京 | -0.006 | 15 | 内蒙古 | -0.673 | 25 |
河南 | 0.487 | 6 | 吉林 | -0.031 | 16 | 甘肃 | -0.803 | 26 |
湖南 | 0.473 | 7 | 重庆 | -0.165 | 17 | 新疆 | -0.907 | 27 |
福建 | 0.374 | 8 | 贵州 | -0.166 | 18 | 宁夏 | -1.023 | 28 |
安徽 | 0.131 | 9 | 广西 | -0.179 | 19 | 山西 | -1.038 | 29 |
天津 | 0.091 | 10 | 河北 | -0.203 | 20 | 青海 | -1.145 | 30 |
指标值 | 位 次 | ||||||
全国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
R&D经费占产值比重(%) | 0.79 | 0.60 | 0.31 | 0.74 | 16 | 31 | 12 |
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 | 1.00 | 0.02 | 0.01 | 0.02 | 14 | 20 | 17 |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 | 2.60 | 3.13 | 3.64 | 2.07 | 7 | 5 | 19 |
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比重(%) | 100.00 | 1.82 | 1.00 | 0.74 | 14 | 18 | 20 |
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利税 | 28.86 | 23.19 | 21.64 | 24.97 | 22 | 24 | 21 |
总资产贡献率(%) | 16.73 | 15.93 | 20.81 | 14.21 | 17 | 6 | 21 |
资金利税率 | 17.09 | 17.07 | 22.51 | 14.17 | 15 | 5 | 22 |
市场占有率(%) | 100.00 | 5.41 | 2.19 | 1.03 | 6 | 16 | 22 |
产值占全国比重(%) | 100.00 | 5.07 | 2.03 | 1.02 | 6 | 16 | 23 |
利税占全国比重(%) | 100.00 | 4.75 | 2.26 | 1.06 | 6 | 16 | 23 |
成本费用利润率(%) | 6.51 | 5.29 | 6.46 | 5.44 | 26 | 19 | 23 |
流动比率(次) | 1.16 | 1.13 | 1.21 | 1.07 | 19 | 10 | 23 |
资产占全国比重(%) | 100.00 | 4.91 | 1.79 | 1.25 | 5 | 17 | 24 |
相对专业化系数 | 0.87 | 1.02 | 1.01 | 0.75 | 10 | 12 | 24 |
外向度 | 0.02 | 0.01 | -0.34 | 10 | 12 | 24 | |
产品外销率 | 13.42 | 7.19 | 1.91 | 2.30 | 12 | 26 | 25 |
新产品产值比率 | 0.12 | 0.55 | 0.90 | 0.38 | 18 | 13 | 27 |
单位新产品开发经费创造的销售收入(元) | 13.82 | 11.06 | 27.80 | 7.26 | 23 | 1 | 29 |
2013 年黑龙江省分行业工业企业规模情况 | |||
行 业 | 企业单位数 (个) | 资产总计 (亿元) | 企业规模 (亿元/个) |
按行业分 | 4098 | 14059.2 | 3.43 |
采矿业 | 366 | 3937.9 | 10.76 |
制造业 | 3457 | 7833.4 | 2.27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890 | 1363.2 | 1.53 |
食品制造业 | 160 | 338.7 | 2.12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51 | 258.3 | 1.71 |
烟草制品业 | 6 | 91.2 | 15.20 |
纺织业 | 57 | 55.3 | 0.97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8 | 13.6 | 0.76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3 | 11.0 | 0.85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262 | 172.9 | 0.66 |
家具制造业 | 61 | 55.5 | 0.91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53 | 92.1 | 1.74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31 | 22.7 | 0.73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0 | 13.5 | 0.34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55 | 651.6 | 11.85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07 | 415.1 | 2.01 |
医药制造业 | 110 | 441.8 | 4.0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 | 32.2 | 10.73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22 | 119.8 | 0.9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388 | 596.8 | 1.5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55 | 559.2 | 10.17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5 | 77.8 | 5.19 |
金属制品业 | 121 | 99.1 | 0.8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6 | 670.8 | 3.61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208 | 708.1 | 3.40 |
汽车制造业 | 59 | 197.2 | 3.34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30 | 310.4 | 10.3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00 | 344.9 | 3.45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6 | 30.1 | 1.88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8 | 37.7 | 2.09 |
其他制造业 | 13 | 38.8 | 2.98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4 | 6.1 | 1.53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5 | 7.8 | 1.5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 275 | 2287.8 | 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