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鸣笛纪念"九一八" 警示人民勿忘国耻(图)
综合新华社电“九一八”事变爆发83年了。记者16日从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获悉,9月18日9时至9时10分,黑龙江省将按计划在全省统一试鸣防空警报。
本次试鸣将同时连续鸣放三种防空警报信号,依次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其中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解除警报连续鸣180秒。
黑龙江省人防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试鸣防空警报是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战时城市防空警报的功用,使广大居民居安思危。而选择9月18日鸣放,则意在警示人民勿忘国耻、勿忘国防。
据介绍,各地市在鸣放前将通过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等手段对民众进行宣传与讲解,使大众了解防空警报试鸣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侵华罪证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获赠新史料
沈阳民间收藏爱好者詹洪阁、欧瑞鹏等人于17日上午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献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贵文物史料,其中《满洲事变国防献品纪念录》记录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社会各界在军国主义的催动下的反应,为日军侵华又添新证。
詹洪阁说,《满洲事变国防献品纪念录》详细记录了日本社会各界人士对日军侵华所提供的物资捐赠,近百页的清单记载着日本关东军所得到的大量武器装备和资金捐赠。
詹洪阁捐赠的另一件藏品《满洲事变之国际联盟》是大阪每日新闻社收集的报道“九一八”事变的新闻剪报汇集册,其中收录了从昭和六年(1931年)十月至十一月的新闻剪报200余件。詹洪阁说,从这些报道中可以看出日本当年侵华的“种种战绩”,这也是他们自己亲笔记录的侵华罪证。
欧瑞鹏捐赠的《中支之展望——皇威辉煌》(写真册)是日本株式会社于昭和十三年(1938年)八月二十五日发行的,该图册是日本为炫耀其侵略中国华东(上海、苏州、南京、芜湖、汉口、杭州)的“战绩”而发行的图片册,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残暴罪行,是日军侵略中国行径的有力罪证。
战地重访
“九一八”事变三大遗迹今何在?
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地还有遗迹吗?记者日前寻访到事变爆发时的三大关键地点:柳条湖铁路爆破点、炮击北大营炮弹坑及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还原当年日军点燃14年侵华战争第一把战火的路线图。
柳条湖事件爆破点在哪里?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即以此为借口,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爆破点在哪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助理崔俊国带领记者来到了博物馆北向500米处的长(春)大(连)铁路附近。“就在这里,从大连算起404.444公里处。”他指着不时疾驰而来的列车说。
当年的爆破点如今已经无迹可考,甚至连一块文字说明的牌匾都没有。在昔日的长大铁路一旁,修建了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的高铁,列车呼啸而过。
炮击北大营的第一发炮弹打在哪里?日军炮击北大营,第一发炮弹的落点,时隔80多年还能找到吗?
在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距离爆破点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的望花南街。平坦的马路,两旁是整齐的楼房,唯有两棵三层楼高的老榆树,仍是旧时的见证者。72岁的老住户温和说:“10年前,这里还有个大坑,听说是日本人修的,原来是个塔,塔没了,基座还有,修得很结实。”老人指了指脚下的柏油路说:“原来这个坑就在这里,后来修了路,填平了。”
北大营是张学良东北军的精锐所在。史料记载事变爆发时,北大营尚有驻军7000人左右。但由于执行不抵抗政策,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七八百人的日军攻破。
83年了,北大营今天还在吗?原来,真正的北大营在柳林街边上。王建学领着记者来到一栋灰色的老房子跟前。“你看,白洋灰砌缝,青砖铁皮瓦,这就是北大营的老营房。”
现存北大营老营房仅有两栋半,约100米长,7.5米宽。2012年,沈阳市文物局将这几栋残存的营房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在营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陈兴华说,北大营原有营房29栋,“是很大的一片,目前仅存的是马房和骑兵住的房子”。
海丰呼吁重修“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园
-相关
南方日报讯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3周年纪念日,海丰县政协委员借此呼吁重修海丰公平镇“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园。
对海丰人文历史颇有研究的政协委员陈宝荣介绍,从目前可考的史料来看,海丰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纪念碑亭有二处,其中建于1942年11月17日、位于海丰附城鹿境蔡乡的“抗日阵亡战士纪念亭”,是为纪念在淘河大坑山阻击进犯海城的日寇而牺牲的苏振兴等13名国民党军队官兵而建。
另一处为立于1940年6月的公平“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冢内并无公平或海丰籍抗日阵亡战士的一骨一骸,纪念的是全国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为抗日浴血牺牲的所有战士。该纪念碑原竖立于海丰县公平镇乌塗沟埔(今公平公园内),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于一旦,而今仅存半截纪念碑横卧在公平公园的垃圾堆中。
今年初海丰县政协提交了《要求修复海丰县公平“抗日纪念”园》的提案,目前该提案已转交公平镇政府办理,他们表示将跟进提案进展。
洪继宇黄嘉锋洪笳荣陈剑虹
《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二十四集发布
中国远征军
入缅作战
据新华社电国家档案局17日在其官网发布了《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二十四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根据第二十四集说明,缅甸当时为英国殖民地。连接缅甸与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是战时重要的国际通道,大量战略物资经由滇缅公路运抵中国抗战后方。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便企图切断这一重要战略通道。
1942年1月,日军登陆缅甸,进攻仰光。2月,英国请求中国派遣军队入缅协助作战。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英军败退。3月20日,日军猛攻同古,英军岌岌可危。在日军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克服困难,派出优势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成功掩护同古英军撤退。日军继而北犯仁安羌,围困英军主力。中国远征军驰援作战,成功救出被俘英军7000余人及美国传教士与记者等500余名。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多次挫败日军,给英军以及时有效的救援。特别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过的猛烈抵抗,付出了重大代价。这些出色的战例也改变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歧视与偏见,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斗精神得到了国际认同。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标志性战役。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