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秸秆禁烧令”禁出几多无奈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1月25日电(记者许正、 何山 )“烧荒难禁,雾霾频袭”是我国的“大粮仓”黑龙江出台“秸秆禁烧令”后的尴尬写照。“禁烧令难禁烧”不仅有在基层“碰壁”的尴尬,背后亦有受困于“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的无奈。
从今年秋季开始,黑龙江省出台严厉的秸秆禁烧新规,不仅要求哈尔滨、绥化、农垦地区全域禁烧,还在高速路、机场、景区等地划定相应禁烧区,并规定对发现火点地区的相关人员和领导干部进行追责。
尽管禁令严格,但仍挡不住不少农民“顶风上”。记者在哈尔滨、绥化、佳木斯等多地农村采访发现,不少田地里仍是“烟气缭绕”。许多农户甚至与基层督查部门“躲猫猫”,白天地里“风平浪静”,一到深夜就开始“烟火弥漫”。“禁烧令”后,黑龙江省部分地区还发生了由烧荒引起的火灾甚至伤人事件。
绥化市兰西县的一位种粮户告诉记者:“按照村里规定,地里的秸秆都捆起来了,但一直堆着也不知道咋办啊?”不少农户忧心,这些“没有出路”的秸秆“憋”在地里会影响来年开春的农业生产。
记者了解到,“禁烧令”下达后,尽管多地已经紧急联系生物质电厂、化肥加工厂等相关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帮助农户“消化”这些秸秆,但有限的“出路”和较高的收储成本仍难改变部分地区“秸秆憋田”的尴尬情况。绥化市的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绥化市有耕地2871万亩,年秸秆产量达到2000多万吨,但这个市个别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还达不到40%。”
哈尔滨市呼兰区的种粮户徐孟雷说:“就拿我们这里来说,一垧地的秸秆最多也就给个二三百块钱,企业不主动到地里拉,谁也不主动卖。”“一把火可以解决的问题,能多给个百十来块钱又有啥用?”许多农户表示,若要实现从“要我收”到“我要收”须得让农民看到“秸秆出田”的实在效益。
而对于被视为秸秆“出路”的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而言,多年来惨淡的经营状况同样让它们感到无奈。哈尔滨市呼兰区勤劳村“勤劳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李志军说:“相比黑龙江地区每吨1000元左右的煤炭价格而言,我们生产的秸秆压块价格便宜了一半,很受村民的欢迎。但‘投入多、效益薄、补贴少’是这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年周遭的一些这样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好都倒闭了。”(完)(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