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调整种植结构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08.07.2015  13:53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以市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玉米、水稻唱起主角,大豆、小麦成配角,形成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齐齐哈尔市拜泉县大众乡同庆村村民齐江种了十几年大豆,今年首次改种玉米了。
 
  齐江:头一年,试一试,管咋地能多赚点钱啊。再种黄豆得赔啥样!一亩地要都啥都扣去,去了吃喝啥都没有。
 
  依安县利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宝林说,如今,种点大豆、小麦只是为了调茬。
 
  吴宝林:合作社有3万多亩地,主要是玉米,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比较效益驱动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传统的大豆、小麦逐渐换成效益高的水稻、玉米。依安县新兴镇东荣村党支书王国山说,改种水稻,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翻。
 
  王国山:销路非常好,产量也不错,价格也很好,自己家的地种水稻一亩地剩1000多。
 
  齐齐哈尔市种植结构以前是水稻、大豆、小麦三分天下,如今变成水稻、玉米主导。
 
  齐齐哈尔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国志:现在玉米占一半。种大豆的是明显的效益不行,不是一般的不行。
 
  黑龙江省今年2.1亿亩耕地,1亿亩种了玉米,6000万亩种了水稻,剩下的才是大豆、小麦、马铃薯和其他杂粮,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会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这种担忧多余。
 
  李国祥:目前我们国家的口粮保障程度非常好,我算了一下,我们现在的口粮,如果消费在1公斤,我们口粮生产能够达到1.6公斤,不存在‘不够吃’的问题。
 
  李国祥认为,玉米不适合作口粮,但黑龙江省可以调出,也可以搞深加工。
 
  李国祥:黑龙江不是养殖的主产省,他的玉米主要是调出。
 
  目前,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已经成熟。
 
  齐齐哈尔龙江县粮食局局长凌振彬:85%的面积在种玉米,每年产量300万吨左右,第一中粮加工,临储一部分,贸易一部分,这几年没有出现卖粮难的问题。
 
  大豆生产加工企业纷纷倒闭破产,玉米深加工企业一派繁荣,中粮龙江公司每年消化当地近三分之一的玉米,加工、收储量逐年增产。
 
  常务副总经理王晓健:一个是需求大,一个是价格比较高。我们主要是淀粉和味精,今年临储收购的是历史上天量,我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加工业原料短缺,我们库存不多,有的企业可能玉米都没了。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种植处副处长庞海涛表示,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增加优质高产作物、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有利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庞海涛:调结构转方式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不单是追求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数量、质量并重。
 
  (信息来源:央广网)
 
 
来源:( 黑龙江省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