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走向装备“智造”
面对行业普遍出现的下行趋势,拥有传统产业基础的黑龙江装备制造企业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懈创新,开始由“制造”走向“智造”
今年8月份,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了11个方面35条政策,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以此为标志,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我国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的多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采访了解到,装备工业产能萎缩、利税利润大幅下滑,行业整体经营形势严峻。在内部自主创新能力仍在培育、外部市场竞争加剧等“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部分企业发展艰难。
面对行业普遍出现的下行趋势,拥有传统产业基础的黑龙江装备制造企业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紧跟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不懈创新,开始由“制造”走向“智造”。
传统优势产业陷于困境
装备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有22项落户于此,被称作“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后,黑龙江装备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显示出“逆市场化”倾向,并在1990年代末一度陷入困境。虽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装备市场暂时回暖,但国有成分比重过高导致的体制机制问题,仍在困扰着黑龙江省的装备企业。
来自黑龙江省工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省装备工业利润和利税大幅下滑,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8.4亿元和8.8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天制造业均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黑龙江省工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郑兴勤介绍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走低,订货额减少,亏损额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本年新增订货265亿元,同比下降7.7%,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1.03亿元,同比增加4.13亿元。由于全省能源工业萎靡不振,导致石油、煤炭企业对配套产品需求持续走低,配套装备企业订单急剧减少,产品积压严重,产能得不到释放。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字号”面临的“洋字号”、“民字号”挑战越来越大。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铁民说,2006~2012年,“哈电”集团销售收入曾实现井喷式高速增长,但从2013年开始,市场需求减少,企业销售收入下降。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生产发动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企业,但和世界汽车巨头相比只是“小学生”,在竞争中常陷入“产品研发时已落后,落后就没人用,没人用就难有积累,没积累就没法超越”的困局。公司总经理赵非说,公司花大精力自主研发的一款自动变速器,比国外产品油耗大,但国家并未考虑“小学生”与“大巨头”的差距,按照国际水准出台了我国标准,导致这款变速器油耗不达标,市场不认可,企业生产经营艰难。
“新中国长子”寻路转型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逼迫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副所长马文翔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703所2011年与无锡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制造燃气轮机叶片,新组建的企业703所虽相对控股,但经营权完全交给无锡方面。
“如今,新企业不仅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30000kW低速大功率水力测功器,还带动了国内一大批相关产业。这说明新机制对市场敏感度强,信息反馈快,决策效率高,而这正是国企多年难以突破的短腿。”马文翔说。
本刊记者在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飞”)了解到,为摆脱机制僵化的束缚,公司开始通过与国外合资合作,探索建立全新的运行机制。公司副总经理范有成告诉记者,哈飞与空客公司合资成立的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空客A350及空客A320系列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新的企业建立了一套优中选优和快速反应的用人和决策机制,目前已建成年产值10亿元的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生产线。
在“三大动力”之一的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了世界上热容量最大、系统功能最完善、控制系统最先进、最接近工程实际的综合性大型燃烧试验平台,它标志着该企业开始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以自主研发、原始创新为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