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大鼻子”送子车3年来多了近300辆

10.03.2015  12:34

  □本报记者褚晓静□本报记者张宇驰摄

  【核心提示】

  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访冰城送子车市场发现,今年的送子车市场少了往年一座难求的景象,其中,在2011年开始进入冰城的“大鼻子”送子车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现如今,几乎哈市每个中小学校门前都能看见“大鼻子”送子车的身影,它的数量也从2011年的不足10辆,发展到现在的至少300辆,在数量增长的背后,“大鼻子”送子车究竟有哪些际遇呢?

  9日7时30分,冰城下了一夜的大雪依然未歇。天冷路滑,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路上遇到危险,但市民曾艳就没这个顾虑,曾艳的儿子是经纬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每天从河松小区乘坐“大鼻子”送子车上学。“以前孩子坐的是松花江微型面包车,一到雨雪天就特别担心他的安全。现在改坐‘大鼻子’送子车,我安心多了。”

  记者走访:

  多了从不足10辆发展到300余辆

  2011年9月,作为第一家拥有‘大鼻子’送子车的接送服务公司,哈市谊铭送子服务公司的“大鼻子”送子车载着哈三中群力校区的学生们正式上道了。“当时,全哈市的‘大鼻子’校车不超过10辆。”哈市谊铭送子服务公司总经理闫春才说。

  2012年4月,我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相继发布并实施。同年9月18日,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开始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2013年3月《黑龙江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已进入立法程序。与此同时,“大鼻子”送子车正式走进冰城市民的生活。

  记者向哈尔滨市工商联接送行业商会秘书长苑少禹了解到,目前在哈市登记注册的送子车企业约30家,有车辆近2000辆。“大鼻子”送子车已从3年多前的不足10辆,发展到现在的300余辆,在送子车当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送子车公司反映:

  还能更多国家规定+家长安全意识提高

  哈市谊铭送子服务公司总经理闫春才回忆起“大鼻子”送子车刚上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当时许多家长觉得‘大鼻子’送子车人多、站长、价格高,相当一段时间,‘大鼻子’送子车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困境地。”

  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必须使用按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使用取得校车标牌的其他载客汽车的过渡期限为4年。这也意味着,2012年之后的四年里,哈市大多送子车企业,要想接送小学生,最迟要在2016年之前进行车辆更换,且新增“送子车”必须是国标专用校车。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让“大鼻子”送子车在冰城有了一定的地位,许多大中型规模的送子服务公司也都开始逐渐引进。

  “2013年9月我们引进了6辆,2014年9月引进了10辆,今年3月我们又引进了10辆,预计9月份还要再引进10辆。”说到“大鼻子”送子车的引入过程,哈市金苹果接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郎阿娜记忆犹新。

  哈市工商联接送行业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虽然哈市送子车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的,这与其成本高、利润低有很大关系。

  记者从哈市多家送子车公司了解到,一年运营期8个月,一辆“大鼻子”送子车一年月赚3600元,比一辆松花江微型面包车要少1200元。“尽管我们利润少了,但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信赖我们的学生和家长也更多了,这样我们的客源就会不断增多。”郎阿娜坦言。

  专家建言:

  还应更多把优惠政策和补贴落实到车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巨大的成本压力、无利可图的经营现状,使得“大鼻子”送子车的增长比较缓慢。许多企业负责人都期盼政府尽快出台扶持政策,为送子车行业“加油补气”。

  苑少禹告诉记者,哈市的“送子车”定价是市场调节价,并没有具体规定,也没有被列入国家正式营运车的序列当中,享受不到各种补助和补贴。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表示,“送子车”虽然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同样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公益职能,同样缴纳营业税等各种费用,却没有类似公交车、出租车的任何政策补贴,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合力共同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在解决送子车审批规范行业秩序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投入部分资金给予送子车相应的政策补贴,提高企业利润,让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对此,省政协委员孙志勇表示,送子车本质与校车相同,同样具有社会公益性,政府应适当“伸手”帮一把。孙志勇建议,可适当给予送子车企业一些经济补贴和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在寒暑假期间对送子车临时开放旅游等客运市场,一些学校开运动会、郊游时也可同送子车企业订车,既能增加其收入,又能补充市场运力。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