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 改革推进农村经济“登高望远”
黑龙江日报记者 姚建平
已经入冬了,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再传高产喜讯:合作社近千亩高产攻关试验田亩产马铃薯近万斤;最一般的商品薯地,亩产也在6300斤左右。
“大机械作业不服不行啊,大垄密植、全程标准化生产的功效就是好。”正在查看马铃薯品质的农技包保员邢士英,心里别提多美了:这一年的心血真没白费。
齐齐哈尔市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粮食购销企业和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的农村四项改革进程。土地规模经营、农村金融创新的巨大推力,使农业、农村经济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全市农业又获大丰收,预计粮食总产将实现280亿斤以上预期目标,实现农业“七连增”。
突出合作社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齐齐哈尔市在因地制宜发展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同时,把农民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生产关系、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加强政策驱动、典型带动、行政推动,推动合作社规范快速发展。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709个,入社农户82.11万户、入社耕地面积2921.14万亩,提前实现两年全覆盖的目标。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社会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年初以来,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共为农民购买生产资料115.55万吨,为农民节省资金7.23亿元,户均节省947.1元。推广新技术1928万亩次,占播种面积的58.42%,通过合作社对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集成配套,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全市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达1768.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4%。
搭建服务平台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把“搞活金融”作为激发农村活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政府做环境,金融做产品”的思路,搭建土地流转认证平台。截至目前,共建立县(市)区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16个、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24个、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1282个,平台覆盖面达到100%。集土地确权、流转认证、预期收益权评估、“四权”(土地经营权、土地预期收益权、农民财产权、集体资源使用权)抵押于一体,使土地自由流转进入市场,变资产为资本。目前已累计发放“四权”抵押贷款30.2亿元,余额23.2亿元,同比增加10.2亿元。
同时,搭建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平台。采取政府全资、企业独资、政企合资等方式组建担保公司17家,注册资金9.39亿元。同时,积极发育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促进金融快速进入农村,解决了各类经营主体及畜牧业发展资金难题,截至2014年9月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总额142.37亿元,同比增加74.05亿元。
搞活流通 推进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全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引进销区品牌营销企业投资“建”、鼓励支持合作社自己“上”、强化政策支持“扶”等方式,改变过去国有粮食企业单一收储粮食为现在的集聚粮食、释放粮食,扩大仓储,搞活物流,向下延伸产业链条,为粮食变食品、食品变产品、产品变品牌创造条件。截至10月末,全市已开展股份合作的企业17户,占确定合作企业的77%,引进合作资金11.43亿元,新增仓储能力327万吨、日烘干能力2.18万吨,有效解决了合作社仓储烘干能力不足的矛盾。
深化农村职教改革 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
齐齐哈尔市面对产业快速发展、合作社大批涌现、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现实,率先开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劳动力。全市9县(市)撤消、合并、停招、新建等重组专业34个,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校一特色。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将人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的培训任务全部交由职教中心承担。截至10月末,全市职业培训10万余人次,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8万人次目标,目前已形成以克东刺绣、泰来电子商务、龙江家政等为代表的12个劳务品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500余人。
各地积极探索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社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冠名培训”,全市11所中职学校11个专业与省内外14所高职院校对接,9县(市)职教中心全部实现与高等院校不同形式的联合办学,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现代劳动人才。(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