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人以“民生为重”唱响“援疆之歌”
记者 姜斌 王玮
8月的北疆阿勒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壮美多姿,而这美丽的背后,不能忽略的是龙江援疆干部人才的一份辛苦付出。
从东北边疆到西北边陲,5000多公里援疆路上,不仅有龙江人挥洒的汗水、默默无私的奉献,更承载着浓浓的两地情。
我省从2013年8月开始启动第二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今年2月,我省第二批援疆干部人才158人启程赴疆。在新一轮对口援疆战略中,我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
回眸新一轮援疆工作,我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坚持“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用党的好政策援疆”的理念,为实现阿勒泰地区(兵团十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倾情奉献着。一路前行,有艰辛,但更多的是看到成果的欣慰。
民生为重
身边真切变化给阿勒泰人一种希望
今年以来,我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根据援疆实际,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援疆工作指示精神下,各项工作启动迅速,科学规范开展,其中,民生项目的推进,可圈可点。
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古丽加米大娘家里,一尘不染,室内陈设和城市家庭无异,记者正赶上她女儿从牧区回“娘家”,她对记者说:“我嫁到牧区,那里是没自来水的,妈妈家里不仅有自来水,还有配套的厨卫浴。以前我妈妈家也是土坯房子,现在变化可不小。”言语中透出一丝羡慕。
据该乡党委副书记张微介绍,古丽加米大娘家所在的区域属于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定居兴牧整乡推进示范工程项目,为改善和提高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实施“定居兴牧”、“安居富民”工程。该项目总投资为17729万元,其中黑龙江省对口援建资金为3729万元。
张微说:“定居兴牧,龙江人的援助功不可没。”目前,该项目逐步让牧民体味到现代生活的舒适,“安居富民”的目标正一步步走近。
在援疆工作中,正是大手笔的民生项目建设激发了阿勒泰地区发展的正能量;正是身边真切的变化才给当地百姓一种信心,一种希望。
在青河县龙江源水库建设现场,记者巧遇该县水利局局长沈涌,他是土生土长的青河人,对于水库已经发挥的蓄水功能赞不绝口:“今年七八月份特别干旱,水库缓解了阿苇灌区4.5万亩种植区域的旱情。水库工程总投资10230.69万元,其中来自龙江的援疆资金5000万元。援疆干部还定期来建设现场检查督促,查看进度,确保了项目高质量、快速度推进。”
据前指总指挥兰景力介绍,2014年实施了对口援疆项目41项,其中:规划内项目35项,规划外项目6项,除“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龙江源水利工程、地区血站等民生类建设项目外,还涉及就业、教育、卫生等培训类项目。我省“十二五”规划内援疆资金总额9.5亿元,后两年可用资金为3.3亿元,其中阿勒泰地区1.98亿元,兵团十师1.33亿元。此外,目前已安排落实今明两年规划外援疆资金7400万元。
产业援疆
给当地百姓幸福生活再添“筹码”
受援地一个个跨越的背后,是援疆干部人才智慧和汗水的辛勤付出。产业援疆,给阿勒泰人民的幸福生活再添“筹码”。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师一八三团设施葡萄基地,记者看到了27岁的东农毕业生李凤波。从黑龙江垦区八五六农场到兵团十师,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把小伙子晒得皮肤黝黑。看着自己管理的三十多个大棚在西北戈壁上绿意盈盈,朴实的李凤波对记者说,“你看大棚外我们捡出来的那么多石头,就知道大棚建得有多不容易。但在这里创下当年建棚、当年栽种、当年挂果的高效率,再苦再累,都值得!”如今,在龙江垦区的援助下,兵团十师的设施农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记者从我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了解到,在完成我省“十二五”援疆综合规划中期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援疆的重点和特色。截至目前,涉及产业援疆的具体项目和各项活动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产业援疆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频频传来:前指协助引进的阿勒泰阿伊海国际滑雪旅游度假区项目已签约落地,由30多位黑龙江籍企业家组团投资、计划用3年时间帮助阿勒泰打造冰雪体育及旅游产业;组织阿勒泰地区钢铁企业与我省铸造行业进行有效对接,并初步达成产业项目合作意向,为延伸地区钢铁产业链条奠定了基础。
产业援疆事关就业,事关受援地“造血”机能培育。援疆干部全力发挥“黑龙江人”作用,切实做好“产业对接、技术合作,园区互助、招商引资”,加快阿勒泰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援疆干部于迅说,我刚从五常回来,发展中药产业的对接工作正在进行中;援疆干部赵国新说,我马上要和相关人员回哈参加新材料博览会……虽然路途遥远,一路奔波,但他们热情似火。
除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外,还开展了人才技术对接,同时多方发力招商引资,结对帮扶合力共建。
用情援疆
“把根深深扎在大漠中,心手相连,根须相拥”
援疆干部人才从踏上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起,就把根扎在这里。高温严寒,戈壁风沙,对亲人的思念,独处的寂寥,种种困难都需要他们克服。采访中,家乡、家人,是记者不忍触碰的话题。“打开房门,每天就看见一双拖鞋。”说这话时,坚毅的男子汉眼角闪过一丝落寞;“我女儿8岁,同学们说怎么从没见你妈妈接你。”说这话时,援疆医生蒋红梅眼圈红了。
孤独是援疆生活的一部分,但与这孤独相伴而生的,竟是一种强大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比如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乡村义诊;比如春季时他们利用休息时间造援疆林;比如他们走进社区做义工,能够做这一切,只因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龙江人”。
在富蕴县人民医院内二科的走廊上,记者看到哈萨克族小伙子哈力木别克给援疆医生于海燕赠送的锦旗。于海燕对记者说:“这里的很多治疗方式都不规范,援疆医生都是给重新梳理,而且很多疑难杂症就不需要转院了。”一旁的当地医生、内二科主任张徽接过话茬说:“于主任来了,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以前遇到疑难病例有些拿不准,长期以来精神压力很大,一直睡不好觉,这回可以放下心来了。”
援疆医生刘晓芳自学哈语,被称为:布伦托的“龙江古丽”。见到记者时,刘晓芳幽默地说,没想到我还有学语言的天分。
我省援疆医疗队极大地提高了受援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地直援疆医疗团队目前正积极帮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医生只是援疆干部人才的一个代表,七天的采访中,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默默奉献的背影有如一股暗香浮动,他们,用奉献驱逐喧嚣浮躁。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援疆教师孙占有,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对福海县水产养殖业进行技术指导;援疆民警马晓明,精心管理恰库尔图公安边防检查站,被称为“东北来的守门人”……
就业援疆、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人才援疆目前是我省援疆工作的重点,如何优化援疆项目结构,确保民生优先有保障、重点工作有增量、社会事业有亮点,出钱、出力还得出智慧,只有思路模式创新才能科学援疆,才能使援疆工作上水平。他们,一直在探索创新中前行。有人把援疆人员比作胡杨,他们就像在大漠深处拔地而起的胡杨林,不嫌弃土壤的贫瘠,不惧怕风沙的肆虐,不屈服于干旱的威胁,把根深深扎在大漠中,心手相连,根须相拥。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