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农民黑土创业势旺劲足

04.03.2016  10:14

  “打工赚票子,进城换脑子,回乡办厂子”,这句流传于民间乡野的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近年来我省农民从打工到创业的变化历程。记者从省农委劳转办获悉,我省自2008年起启动了农民创业培训试点,进而在2010年启动实施了“农民创业工程”,大力推进“农民劳务收入倍增计划”的落实。通过开展创业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强化创业宣传等措施,有效激发农民创业热情,使全省农民创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为代表的农民创业群体,搭建了各种形式的农民创业平台。据监测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省农民参与创业人数达75.5万人,农民创业总收入达162.8亿元。 

  目前全省农民创办的各类企业有3.2万个;创建的合作经济组织有7.81万个,其中从事实体经营的有3.6万个;农民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17万个。另外,在全省转移就业的农民中,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员分别为44.4万人和94.3万人,这部分农民虽然以工资收入为主,但人均年收入都在4.5万元以上,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是今后发展自主创业的重要群体。 

  为了鼓励扶持农民创业,我省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强化农民创业培训。2008年我省启动了农民创业培训试点,高标准认定培训机构,高质量组织创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服务,培训效果显著。到去年末,全省累计培训创业型农民22000人;其中仅2015年,省财政就投入2400万元的创业培训专项基金,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双创”工作精神。二是优化农民创业政策环境。2012年,我省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准入、财政扶持、创业场地、税收优惠、规费减免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了21条扶持政策。三是加强农民创业服务。各地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和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积极组建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农民创业提供培训、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六位一体”服务。2015年末,各级劳转机构已累计接待寻求帮助的创业农民6万多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8万件。四是加大农民创业宣传。2011年以来,全省先后组织了两届“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和“百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树立了200个农民创业成功的典型,编发了《黑龙江省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典型汇编》,并将农民创业之星纳入“全省县域优秀农村科技人才奖励专项资金”范围,给予表彰奖励,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五是鼓励支持农民利用“互联网”创业。探索推广了电商创业模式、合作社带动模式、便民服务模式和园区孵化模式等农民利用互联网创业的“四种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我省农民创业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创业人数和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随着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强力推进和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农民的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农民分工分业步伐加快,创业人数迅速增加,从有农民创业监测统计的2010年开始,全省农民参与创业人数平均都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东宁县通过黑木耳、境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动,形成了集群创业效应,农民创业人数达到7.2万人,占全县农民总数的66%;全省创业型农民人均收入达2.16万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出12个百分点。 

  二是创业行业分布较广。从传统的种养业到现代的交运、零售、乡村旅游、社会服务业,我省农民创业领域广泛,一、二、三产从业占比为34.13:16.05:49.82,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最多。 

  三是“互联网+农业”成为农民创业新业态。目前,全省约有1.3万名农民通过互联网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76万元。五常农民陈洪刚、明水农民乔卫齐、甘南农民李文华在淘宝开设网店,年收入超百万元。宝清农民周鑫雨,创办农家人购销信息合作社联社,年收入50万元。 

  四是农民创业产生的社会效应显著。农民创业不仅直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同时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据监测统计,农民平均创办1个企业可以带动20个农民就业。林甸县农民王琦创办的润琦集团,在带动736名农民发展棚室经济的同时,还解决了20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