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智造”机器人 迈进产业黄金期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 彭溢)提起机器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两年前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开办的机器人主题餐厅——20个机器人从迎宾、炒菜到送餐,给食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其实,这只是我省机器人高精尖研制技术获得应用的一个缩影。从参加南极科考的飞行机器人,到制造核电设备的焊接机器人,再到能烹饪美味佳肴的机器人大厨……龙江“智造”的机器人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也正因如此,近两年,在很多行业效益“跌跌不休”之时,我省机器人研制企业的订单却如同雪片般从四面八方飞来,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
餐饮业“用工荒” 机器人来帮忙
机器人餐厅在中央大街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去年冰雪节期间,每天能接待游客上千人。
近日,记者探访了创办这家餐厅的哈尔滨海鹰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走进企业,一个手捧托盘的机器人服务员走过来说,“您好,菜送来了,请自己端一下。”技术人员拿起盘子,摸了一下机器人的头,它就离开了。被顾客摸头就表示任务完成,可以离开,这是以前的机器人所不具备的功能。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哈生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餐厅正在升级改造,今年年底,将在哈尔滨科学宫重新亮相,届时,餐厅的机器人将增加到30台,除了迎宾、点餐、炒菜、煮水饺、送餐的,还会增加做冰激凌、卖饮料的,机器人将更加智能,与顾客的互动交流也更多。
机器人餐厅的火爆令人垂涎,来自深圳、上海、合肥等地,甚至美国的订单接踵而来。
“这不单是因为机器人服务能吸引顾客,更是缘于餐饮服务业用工荒、人力成本高等社会问题。”刘哈生说,“在北京雇一个服务员,除了发工资,还要管吃住,买保险,一年下来要5万元,而像火锅店刷锅这样的活儿,由于油厚难刷,根本招不到人愿意做。但买一个机器人服务员一次性投入才4万元,可以用10年。”
可大幅降低用工成本,使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巨大。今年8月,由刘哈生带领团队提供技术与机器人的江苏昆山机器人餐厅开张,引起了长三角地区顾客争相排队体验。过几日,刘哈生还将带领团队赶赴北京、上海,帮当地两个品牌火锅连锁店的首批10余家店铺改造成机器人火锅店。还有大型超市计划订购其仓储派送机器人……
刘哈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研制开发出应用于餐饮宾馆业百货商场及家庭助老的10大系列18种产品的服务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美国两家餐饮公司目前正与其洽谈,希望合作开发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餐标准化炒菜机器人。刘哈生希望他的龙江“智造”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也能赢得美国消费者的赞誉。
餐饮服务员是机器人在我国应用的一个新领域,而目前工业机器人则是市场需求的主力军。经济学家分析,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力成本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模式越发难以为继。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3.36万台,同比增长32.5%,工业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涉及诸多制造业领域。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用“井喷之势”来形容各行业对机器人自动化装备的需求。
“以前我们研制的机器人是做人做不了的事儿,如今,则是做人不愿意做的事儿。”哈尔滨行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王宗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始终写满了“希望”。这“希望”缘于他对机器人产业前景的乐观推断,也缘于其团队的绝活儿——“智”造有“眼”的机器人。
在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焊接锅炉换热器的机器人,在焊接“手臂”的前上方立着一个小摄像头,摄像头追着焊道的缝隙读取数据、确定焊点,焊接“手臂”再根据不断变化的指令进行焊接,不仅精度高,而且速度快。“摄像头就好比人的眼睛,看着操作,而不是像传统工业机器人走的是‘死’程序。”王宗义将它们称为“钢铁裁缝”,在这个车间里的机器人都是有“眼”的,它是先进的激光视觉跟踪技术与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修正偏差、满足个性化的焊接需求。
在生产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的集装箱、造船、核电、锅炉厂等大型装备制造行业,对有“眼”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极为迫切。“哪怕一家利润1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也有花40多万元买我们一台机器人的。”王宗义说,“近几年,公司的营业额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今年刚接到兰州石化装备2000万元的订单,还有出口俄罗斯、乌克兰的,现在明显感觉干不过来。”
海鹰和行健机器人公司都坐落在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南机器人产业园内。目前,该产业园内已集聚了我省40余家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技术支撑多数都来自于一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主创新打破“洋”垄断 机器人军团再出发
“一个很小的故障,就必须邀请国外工程师来修,收费则是从工程师上飞机起以小时计算,故障处理完少说也要花几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因为故障维修,会耽误生产周期。”这是奇瑞汽车生产线的机器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时遭遇的尴尬局面。
当他们想扔掉“洋拐杖”时,国内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望而却步,是哈工大主动站了出来,与他们联手研发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一举打破了国外机器人品牌在此领域长达30年的垄断,使国产汽车用上了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线。
哈工大在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可谓藏龙卧虎,这里不仅诞生了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和月球车,还拥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了一支以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等为学术带头人的实力雄厚的高水平机器人研究队伍,还取得了空间机器臂、月面巡视器等一批国际先进的机器人研究成果。
在产业潮头,哈工大还培育出一批产学研联合的机器人研制企业。其中,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我国化工后处理成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将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与国内生产实际相结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掌握了高速高精度全自动称重、包装和机器人码垛等众多核心技术,多项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博实已累计完成机器人实际工程应用5000多项,为国家和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投资。在2014年福布斯中国上市潜力企业100强榜中,博实位列第34位。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称,我国工业机器人到2017年市场销量将达到10万台,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40万台。为抢占产业高点,我省将整合哈工大机器人产业资源,成立有品牌、有规模、大投入的机器人产业集团,既占领技术制高点,又占领市场制高点。省政府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哈工大全力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编辑: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