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绿色“肉蛋奶”产品蓄势待火 质优价高受热捧

04.03.2015  10:29

  张雨 记者 黄春英

  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向,而绿色畜产品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位于北纬43°-53°之间,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四季分明,气候冷凉。与南方高温高湿环境相比,动植物病虫害发生几率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造就了龙江生态大省的美誉,也使生长在这里的猪牛羊更健康,产出的畜产品更安全。

  “农业的贡献不只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发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优势,诱导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机会、畜牧业机会、食品产业机会。”这是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一段讲话。在我省打造国内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由全国“大粮仓”转变为“大厨房”的当前,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在建设绿色食品大省的进程中成为中坚力量,龙江畜牧业一边思索着,一边努力着。

  龙江绿色畜产品质优价高受热捧

  哈尔滨市一家专营高档猪肉的企业展台前挤满了市民。一旁电烤炉上刚煎好的猪扒,几分钟就被一抢而光。“这是我们主推的绿色蘑菇猪,完全是有机饲养。现在大家都重视健康,追求绿色消费。虽然这一袋猪肉才300克,卖价就达到了15元,卖得很火爆。”现场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

  这是近日在广州市举办的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上的一幕。近两年,随着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壮大,龙江绿色肉、蛋、奶等畜产品频频在全国各地的绿色食品展销会上集中亮相,大放异彩。绿色、优质、安全、放心的龙江畜产品正在日益赢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在我省绿色食品大军中,绿色畜产品正逐渐成为其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目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已由种植业领域扩展到种、养、加等多个领域,由粮食、山产品等较少种类发展到粮油、蔬菜、畜禽等10几个大类。全省已基本建成具有规模化和专业化特征的玉米、大豆、水稻、生猪、奶牛、禽蛋等10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带。全省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形成了绿色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等八大产品加工体系。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猪肉、牛肉、肉食加工品、乳制品等绿色畜产品119种;我省新认(换)证的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有40个、认证产品41个,认证企业40家。其中涉及生猪、猪肉、羊肉、活鸡、鲜鸡蛋等5个品种。

  蓄势

  先天基因+后天努力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禀赋、雄厚的畜牧产业基础,这些我国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意味着我省发展绿色畜产品产业绝不是天方夜谭。而近年来不断发展的规模化养殖,也在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水平。】

  我省位于北纬43°-53°之间,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四季分明,气候冷凉。与南方高温高湿环境相比,动植物病虫害发生几率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造就了龙江生态大省的美誉,也使生长在这里的猪牛羊更健康,产出的畜产品更安全。

  我省发展绿色畜产品产业的最大优势是粮食总产量全国第一。我省玉米秸秆产量达3450万吨,草地3106万亩,年产青干草近1000万吨。富集的产业资源带来了畜牧业低成本优势,以玉米为例,2013年我省玉米、豆粕平均价格比全国平均低0.33元和0.17元,从而抵消了较高的物流成本。

  近两年,我省打造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产业的努力,也为绿色食品大省建设发挥了骨干作用。2014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8万吨、98万吨和557万吨;肉、奶产量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其中生鲜乳总产量比上年提高7.4%,全省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高220公斤。全省奶牛、生猪的良种化率接近100%。

  只有实现养殖规模化,才能保证标准化,提升畜产品质量水平。为此,近两年,我省一直致力于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了145个现代示范奶牛场,从源头上保障原料奶供应和质量安全。这些奶牛场全部达产后,可新增优质原料奶72万吨,实现养殖收入32.4亿元,加工产值270亿元。同时扎实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目前,全省共134家养殖场被命名为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畜牧业的“龙头”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也通过规模扩张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实力和打造知名品牌,已涌现出完达山、飞鹤、大庄园等本土品牌企业。我省还拥有国家乳品中心、东北农大、哈兽研等科研院校,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容松懈。近两年,我省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省为目标,贯彻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扎实开展常态化动物防疫和季节性集中强制免疫,持续保持全省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同时深入开展兽药、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及时排查和消除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全省26家兽药生产企业、251家动物诊疗机构、1181家规模养殖场完成了兽药质量管理规范,并完成省、市、县三级兽药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了兽药质量可追溯。

  关键

  畜牧业成绿色产业突破点

  【据测算,1.5公斤左右的玉米能生产出0.5公斤肉蛋奶,而1公斤玉米转化成肉蛋奶可平均增值1元左右,增值率超过20%。】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畜牧业十分艰难的一年。这一年里,全国猪肉供大于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目前,我省生猪价格已降至12元/公斤以下,猪粮比价跌入黄色预警区域;奶业美景则只在上半年昙花一现,下半年就因进口奶粉冲击、国内消费低迷而导致奶价一路下滑。近期,“倒奶杀牛”的报道开始频频见于国内一些媒体。有专家预言,2015年奶业回暖的可能性仍然很小。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令龙江畜牧业走“绿色之路”显得尤为迫切。有专家认为,畜牧业是科技含量高、竞争性强的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点。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化解入世冲击、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一项战略选择。只有大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绿色畜产品产业这支畜牧业的“先锋队”,才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使我国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

  采访中林甸县众晔奶牛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于守龙告诉记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优质奶才有出路。虽然近期奶价低迷,一些奶牛养殖散户的生鲜乳收购价已降到3元/公斤左右,但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的生鲜乳却凭着过硬的品质,将收购价稳定在正常水平,一直保持在4.5元/公斤左右。

  众所周知,作为全国产粮大省,截至2014年,我省粮食总产已实现“十一连增”。但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受仓储库容、铁路运力等因素的影响,我省粮食贮运销问题愈加突出。在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挤压下,资源环境“红灯”又频繁闪现。粮价上涨空间已小,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难以保持持续增长。

  如何突破农业发展这一“瓶颈”?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认为,当前,我省在稳定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通过畜牧业实现粮食过腹增值,延长肉蛋奶加工产业链。可以说,加快粮食就地转化,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这既是我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也是我省由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客观需要。

  畜牧业产业链条特别长,其上连种植业、下连食品加工业。因此,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产业,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的问题,推进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据测算,1.5公斤左右的玉米能生产出0.5公斤肉蛋奶,而1公斤玉米转化成肉蛋奶可平均增值1元左右,增值率超过20%。

  在我省“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大省”的发展战略中,畜牧业更是举足轻重。有专家指出,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绿色产品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向。而绿色畜产品是绿色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加工产值都已占到农产品总产值的70%以上。因此,在我省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大省的进程中,绿色畜产品产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

  卖点

  绿色大省的“安全肉案子”

  【绿色食品产业是我省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建设绿色畜产品产业将为打造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推动我省由粮食大省向绿色食品大省转变注入强劲的新动力。】

  生产绿色畜产品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传统的畜牧业是靠大数量、低生产力水平,在牺牲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畜牧业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市场供求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日益注重畜产品的内在质量,要求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丰富。因此,未来畜产品的发展方向必然是绿色畜产品,即优质营养、卫生安全、无污染、无疫病、无残留、无公害的畜禽产品。

  专家建议,发展绿色畜产品产业的重点,应是建立绿色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走“综合开发-生态环保农业-绿色畜禽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而全面带动畜牧业生产水平,将畜牧业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大产业,推动农牧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绿色食品产业是我省重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今后,我省将积极推进绿色畜产品安全基地建设、抓好源头,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专门化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支持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绿色畜产品,鼓励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

  为发展“安全肉案子”,我省将努力使绿色畜产品产业链条延伸到居民餐桌上。并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相互合作,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同时坚持标本兼治,“产出来”和“管出来”并重,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为了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我省将加强对俄出口生猪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生猪出口基地。突出打好生猪绿色牌,积极倡导绿色健康养殖。并借助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加强与浙江、北京等畜产品消费大省(市)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开拓京津唐、港澳、“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市场,加快优质畜产品走出去步伐。近两年,我省生产的生猪以品质优良、口感好、疫病少等优势,抢占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并发展成为北京市第二大猪肉供应基地。时隔10年后,“龙猪”重新敲开俄罗斯市场的大门,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向俄罗斯出口猪肉的省份,也是以质取胜。不久前,在我省首批猪肉出口现场,记者采访了来自俄罗斯的官方兽医沙文先生。他说,俄罗斯之所以首选黑龙江省生产的猪肉,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生猪质量比较好、疫病又少、质量安全监管令人放心。

  为打造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龙猪”品牌,近两年,我省致力于建设生猪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养殖、运输、屠宰、销售各环节的全程质量可追溯。目前已有十多家养殖企业将可追溯生猪产品投放市场,一批可追溯猪肉放心直营店已开业入市。同时整合生猪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支持机构,成立了绿色养殖(生猪)产业联盟。该联盟通过开发“无抗猪”,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比较效益,掌握市场主动权,推动我省生猪产业抱团发展。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出栏优质、安全、无抗、可溯源生猪300万头,使养殖企业增加收益15亿元。

  奶业则是彰显我省农业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我省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荷斯坦奶牛群,奶牛良种率达100%。我省已100%实现了机械化榨乳和生鲜乳冷链运输,生鲜乳第三方检测覆盖全省,从源头上保障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目前,我省80%的牛奶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经过多年奶业市场风云,我省老牌乳业完达山、飞鹤、龙丹和红星乳业等,一直凭借过硬的品质成为全国响当当的乳业品牌。

  小鸡蛋也能占领大市场。当前,我省肉蛋鸡在品种、生产技术、产出水平等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规模饲养比重和良种化率接近100%。我省的蛋鸡产业市场化水平最高,已发展成为向外型产业,全省近1/3的禽蛋销往北京、上海、福建和广州等多个省市。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踌躇满志:未来,绿色畜产品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我省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推动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动物源性食品基地和全国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