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绿”闪耀入滇 奏响营销交响曲
第十四届中国农交会我省展团巡礼
黑龙江日报记者张桂英 宋晨曦
如果说展销会是企业进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本届农交会上,“龙江绿”已经通过展示展览、现场推介、消费体验、渠道建立的不断创新与娴熟并用,把展销会演绎成一场华美多韵的营销交响曲。
展示展览专业化
走进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综合展区,展馆上空悬挂的数十面“中国大粮仓绿色黑龙江”及“生态龙江绿色粮仓”巨幅彩旗,特别醒目,吸引着人们首先移步这里。而我省综合展位的布展,也别具一格——直径两米多的圆柱状主展台上,一改过去品类多样集中亮相的布局,清一色儿的全是大米!乔府大院、八百泉、响水大米、宝泰隆……龙江人耳熟能详的知名大米品牌悉数现身;看产地,五常、响水、庆安、肇源……我省优质大米主产区,几乎一个不落;再看产品,鸭稻米、营养米、稻花香、长粒香……市场热捧的黑龙江大米,应有尽有。据介绍,这里展示的是我省10家有代表性的大米品牌和产品,集中突出我省大米的地域特色、品质优势和营养保健功能。
为什么舍弃过去大而全的展示方式?省农委绿办主任李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展会上人多产品多,容易视觉疲劳,产品分类布局、集中展示是吸引眼球的有效方式。黑龙江大米全国第一,总书记都赞叹“黑龙江水稻生产优势突出,大米品质好、口感好、市场销路好”;黑龙江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优势突出,是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了把黑龙江绿色食品的整体形象打出去,把黑龙江的好产品更好地宣传推广出去,本届农交会特意创新布展设计,通过一个主展台和5个分展台,分门别类地集中展示大米、杂粮大豆、山特产品、蓝莓产品、蜂产品和加工类食品。
线上线下同步推
展示风格变了,营销方式的变化更大。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就可赠送一小袋大米。”在哈尔滨宝泰隆现代农业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前,伴随推销人员的声声吆喝,聚拢来的人越来越多。在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几乎每个系列的产品包装上都印着二维码,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有三个二维码,扫描之后可分别进入公司官网、企业公众号和天猫旗舰店,这三条途径又都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冬梅豆粉。
通过“互联网+”,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带不走的展销会,是本届农交会上我省企业参展营销的一个新亮点。而现场体验,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经被运用得更加娴熟自如。站在展区内,不一会儿就会有人送上各种美食美味,邀请品鉴……
陈永华兴致勃勃地说,每天品尝豆浆的纸杯就要用掉2000多只,差不多有20%的品尝者都成了消费者。
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雪松颇有感触地说:“可别小瞧了这种现场体验。它既能让消费者快速熟悉了解产品,又能通过互动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对产品的好感。”
以销促产天地宽
肇源县三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军已经是第五次出省参展了。在他包装精美的系列产品前,张玉军高兴地说:“我们连获三届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了,每公斤产品平均售价在120元左右,还供不应求。这更坚定了我做全国小米第一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我把杂粮都改种了谷子,又新上了米醋和酱油生产项目,我的目标就是围绕小米,延伸链条,吃干榨净。”
像张玉军这样通过展会成长起来的龙江人,越来越多。由于用心,展会平台不仅让许许多多的“龙江绿”走出了田野乡村,走进了大中城市,甚至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会平台也教会了龙江绿色食品企业抓住消费者才能抓住市场、做精做专才能做大、不断延长加工链条才能盈利的市场之道。
寒地黑土集团展位上的两台鲜米自动贩售机和杂粮自动贩售机,给我省展区添加了不少科技色彩。机器外形类似于常见的自动售货机;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几个按键,小包装的新鲜大米便收入囊中。这两个新面孔一亮相,就得到了南方消费者的青睐——原来,南方高温潮湿,米很容易发霉,这种现磨现吃、小批量生产的米机,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黑龙江日报6日昆明电)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