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 20万亩玉米多赚300万
近日,高效的免耕精量播种机亮相万隆乡,可实现耕地、播种等一体化。
双城区万隆乡近日诞生了冰城首家农业联合社。这个联合社把原来分散在各村的农业合作社整合成一个“超级合作社”,实现农业资源的高度规模化、集约化,进而掀起一场农业生产的成本革命。
全产业链服务
农业联合社≠传统合作社
万隆乡的农业联合社说白了就是跨村整合农业资源,把原来各村小规模的农业合作社全部整合到现在的一个农业联合社中,从而形成一个“超级农业合作社”。具体做法是每20个农户推选出一名生产组长,全社共有439名生产组长,再从这些组长中推选出52名联合社理事,由他们代表社员进行经营管理等相关决策。
现在联合社社员人数已达4万,土地26万亩,覆盖了全乡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如今的万隆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极高。
说起联合社与传统合作社的区别,万隆乡党委书记高金鹏说,以前各村的农业合作社主要职能是促进生产,而如今的联合社,则为农民提供从购买农资到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服务。
每亩地省120元
资源大整合掀起成本革命
“我们通过联合社把全乡农业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从而实现了机械整地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高金鹏说,所有这些“统一”说白了就是6个字:“降低生产成本”。
以统一生产资料为例。农业联合社通过与涉农企业对接洽谈,让农民直接向农资企业选购所需的种子和化肥,然后把采购数量报给联合社,再由联合社按照团购价统一向农资企业下单,这样普通农民实现了直接从厂家买种子化肥,去掉中间商赚的差价,可降低农资成本25%-30%左右。全乡26万亩土地单就种子化肥这一项,就能节省超千万元的成本。
生产环节,规模效应同样大幅降低成本。联合社副理事长张立伟说:“原来十几户农民就组一个社,一个村好几个合作社,购买农业服务时由于规模小没有议价能力。现在由联合社统一对接涉农服务机构,从雇佣农机整地到播种、施肥再到收割,每亩地比原来便宜超过55元。”
高金鹏说:“根据测算,成立联合社后我们乡每亩土地可节省成本120元左右。”
玉米多赚300万
农民抱团闯市场促进增收
在产品销售上,农民通过联合社抱团闯市场更容易实现增收。
高金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万隆乡的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0万亩,按亩产最低1500斤算,年产玉米3亿斤。由联合社统一卖到临储点,每斤能多卖1分钱,这样比以前农民单兵闯市场能多赚300万元。”
“依托联合社专业的营销人才,我们还能更好地捕捉市场信息,引导农户对接市场”,高金鹏说,目前,国内市场对有机杂粮杂豆需求较高,联合社就引导农户瞄准高端杂粮市场,为顾客生产生态、安全、放心的食材,“整个生产环节全在物联网的监督下,保证品质,目前看销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