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大新闻
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作风建设形成新常态
2014年2月16日,我校在活动中心301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会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学校党委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学习教育到位、效能监察到位、建章立制到位,持续用力推进整改落实,确保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党风校风学风建设形成新常态。
学校目前已完成10项制度建设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和措施并严格加以执行。学校先后通过暑假工作会议、校领导深入各联系点、校领导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向全校师生员工及时通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推进落实情况,切实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改实效。
10月20日至21日,我校党建创优工程(二期)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组验收。我校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介绍学校党建经验。
验收专家组与我校学子交流(冯健 摄)
修订并正式公布哈工大章程
推动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014年7 月29 日,教育部核准发布我校新修订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是大学依法治校的法律基础和重要途径,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将依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章程》,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兰锐 摄)
周玉任哈工大校长
2014年6月13日,我校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哈工大校长职务的任命决定:周玉同志任哈工大校长。
周玉,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5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五常,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材料学科系联合培养博士生。197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学院院长、校长助理,1999年起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周玉长期从事陶瓷的相变与韧化、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周玉校长与学生在一起(兰锐 摄)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
我校教学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电气学院吴建强主持的“构建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继1993年我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后再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丁雪梅、甄良等共同完成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项目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
我校另有3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分别为周玉院士主持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机电学院宋宝玉主持的“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和建筑学院梅洪元主持的“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学生在进行电工电子创新实验答辩(刘洋 摄)
“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我校科研工作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科研项目核心竞争力,2014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7项。其中,马晶负责的“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我校继200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再次获此殊荣。1月9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我校另有6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韩杰才负责的“超高温条件下复合材料热致损伤机理和失效行为研究”、高会军负责的“具有网络通信约束的动态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标志着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邓宗全负责的“空间折展和锁解机构关键技术”和冯吉才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翟国富负责的项目和郑文忠负责的“混凝土耐火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马晶、谭立英教授在交流(冯健 摄)
“快舟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卫星创新技术入选201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4年11月21日14时37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我校研制的第四颗小卫星“快舟二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我校先后于2004年、2008年和2013年研制并成功发射了“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和“快舟一号”卫星,实现了小卫星发射四战四捷。
“快舟二号”卫星所依托的“快舟星箭一体化飞行器技术及应用”项目入选2014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是我校卫星总体创新技术第三次入选、我校连续3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项成果是在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下取得的一项原创性成果,项目总体指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开辟了我国快速响应空间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小卫星团队(兰锐 摄)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多个领域捷报频传
2014年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多项成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增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全国首批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1件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王东升、曾凡林、孟庆鑫分别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或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或第一名。夏季学期正式实施,MOOC课程立项18门,6门课程上线。
研究生院迎来建院30周年,研究生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5名工程硕士获全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个研究生实践基地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广大学子在多个领域屡获大奖。搅拌摩擦处理中心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冷晓琨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我校学子在国际和国家级各类大赛中获奖700余项。
我校学子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兰锐 摄)
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人才“小高地”
学校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凝聚“新的八百壮士”,一批教职工、集体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荣获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航天学院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张自杰获“中国水业人物”终身成就奖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马晶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沈毅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高会军入选2014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为17位入选者中唯一一位中国学者;梅洪元获我国建筑师最高荣誉奖“梁思成建筑奖提名奖”。
在中组部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中,纪延超入选第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谈和平入选第一批教学名师,高会军、马坚伟、邢德峰、闫永达入选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选中,单德彬、苏彦庆、谭忆秋、杨春晖、郑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祝效国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孟松鹤、王爱杰、张幸红、朱嘉琦、刘钢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荣国、左洪波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先进热防护材料与结构创新团队”和“快速响应微小卫星技术创新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成为全国同时有两个团队入围的两所高校之一,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唯一入选创新团队的高校。
新入职青年教职工宣誓(冯健 摄)
科研工作获重大突破 服务社会能力日益凸显
学校多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设施”进展顺利,我校被国家发改委正式确认为牵头建设单位,该项目同时被列入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的重大举措;多项技术在嫦娥着陆系统中得以应用,参研教师获国家“探月工程嫦娥三号突出贡献工作者”称号;先进环保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基础研究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320项,经费达2.2亿元;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项目数居全国高校第1位。科技论文“质”“量”兼顾,SCI、EI、CPCI-S论文分别居全国高校第11位、第3位和第2位;4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居全国第3位;4位科学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居全国高校第4位。学校2个国家创新群体评估结果为“优秀”;1人获国家杰青资助,6人获国家优青资助。黄志伟团队第一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对人类最终攻克艾滋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在《自然》发表。
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稳步推进。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储备及在孵项目97项,新成立企业15家。黑龙江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和我校联合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公司。异地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我校汇聚科研经费4970万元。
科研人员研制矿井探测机器人(刘洋 摄)
徐奉臻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称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2014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多项成果,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学校在“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经验。
师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徐奉臻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称号,全国共10人获此殊荣。李声勇、万龙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学生教育大纲实施计划”入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挖掘和决策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基金支持。胡韬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孟晓辉获“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优秀奖。我校被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学生绿色协会获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特别奖。哈工大博物馆获批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奉臻教授接受采访(冯健 摄)